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駐南高加索記者 張健)7月18日,一場充滿哲思與雅趣的文化沙龍在巴庫圖書中心舉辦。本次活動主題為“阿塞拜疆未曾了解的孔子——致敬古代中國哲學與文化”,由蓋達爾·阿利耶夫基金會、巴庫圖書中心與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聯合主辦,旨在慶祝《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一書再版。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庫,“阿塞拜疆未曾了解的孔子”主題文化沙龍活動在巴庫圖書中心舉辦,中國駐阿塞拜疆大使魯梅(前排右六)出席活動。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阿塞拜疆哲學家穆什菲格·奧特根用阿塞拜疆語撰寫的著作《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于2016年首次出版,作者以哲學家的思辨視角對孔子的思想、主要言論作了深入介紹和解讀。
蓋達爾·阿利耶夫基金會副主席萊拉·阿利耶娃、中國駐阿塞拜疆大使魯梅、阿塞拜疆國家科學院哲學與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伊爾哈姆·馬馬扎德、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拉菲克·阿巴索夫、中方院長李姬花等嘉賓出席活動,阿塞拜疆文學界、學術界代表及孔子學院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孔子的哲學思想。
魯梅大使在致辭中表示,《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一書為阿塞拜疆讀者提供了理解孔子思想的新視角,儒家哲學至今仍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強調“自我修養(yǎng)、勤學不倦、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等核心理念,期待中阿雙方在文化、教育等領域深化交流,共同為構建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伊爾哈姆·馬馬扎德教授指出,哲學對話是促進相互理解的關鍵途徑,孔子的思想是古代中國文化的基本準則,其核心是倫理與仁愛,這些理念與阿塞拜疆的傳統文化價值觀不謀而合。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庫,《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作者穆什菲格·奧特根教授在活動現場分享寫作初衷與再版過程。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本書作者穆什菲格·奧特根教授也在現場分享了本書的寫作初衷與再版過程。穆什菲格表示,孔夫子是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之一,其智慧應該讓全世界都知曉。區(qū)別于經典哲學教科書中關于孔子的內容,作者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阿塞拜疆讀者重新認識孔子,發(fā)現他作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魅力。
在文藝演出環(huán)節(jié),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雅致且富有文化內涵的表演。京劇、中國古典舞、傳統茶藝及葫蘆絲獨奏等精彩紛呈的中國文化特色表演將活動現場氣氛持續(xù)推向高潮。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庫,《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作者穆什菲格·奧特根教授向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贈送新書。阿塞拜疆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據了解,本次再版的《我們未曾了解的孔子》一書,是阿塞拜疆首部系統譯介中國儒家經典《論語》的哲學讀物。書中不僅收錄了《論語》二十篇共499則語錄的完整譯文,還圍繞孔子的生平、思想體系及儒家核心概念如“仁、禮、忠、孝、信、義”展開深度解讀,并結合阿塞拜疆本土文化語境,探討了這些思想在當代道德、教育和社會關系中的現實意義。此次再版由蓋達爾·阿利耶夫基金會發(fā)起并大力支持。該基金會長期致力于促進中阿文化對話,近年來,基金會積極組織和推動了“遠程漢語項目”在內的多項與中國相關的文化項目,為中阿民眾之間的理解與尊重搭建了堅實平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