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了,特朗普終于想通,該用什么方式來對付中國。
近一段的特朗普,可以說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結果不僅沒有達成,反而讓美國內部批評和反對他的聲音越來越多。
更要命的是,在經過一系列“折騰”之后,如今的特朗普,連最初的“鐵桿支持者”也大有與其分道揚鑣的趨勢。
困局之下,特朗普忽然發現,中國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就在當地時間7月12日,特朗普針對近半個月以來,美國內部又一次鬧得沸沸揚揚的“愛潑斯坦案”,發表了一些看法。
特朗普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求他的支持者們(MAGA),停止繼續圍攻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此外他還提到,別在“沒人在意”的愛潑斯坦案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之后在7月17日,特朗普針對此事再次發文,稱“愛潑斯坦案”,是“民主黨人炮制的騙局”,應“立刻結束”。
要知道,在特朗普競選總統時,他針對此案可不是這個說法,而如今忽然態度大變,這就讓他的那些支持者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質疑。
首先就是馬斯克,在特朗普公開發文之后,馬斯克隨即對特朗普喊話,要求對方趕緊兌現承諾公布文件。
其次就是當初支持特朗普競選的人,他們就對記者說,“我們選他當總統,因為他應該與別人不同。所以他應該向我們證明你的與眾不同”。
言外之意,就是特朗普如今對“愛潑斯坦案”的態度,令這些“鐵桿支持者”對當初的支持,感到了后悔。
要知道,當初特朗普能成功再次入主白宮,就是靠著拿準了美國底層以及馬斯克的鼎力相助,這才使得他成功贏得競選。
但如今,他針對此案的態度,卻與需要知道真相的美國底層人民的需求背道而馳,換句話說,他在“背刺”他的支持者。
并且,在特朗普競選時,他也曾信誓旦旦的明確表示,自己會在上任后,“公開更多秘密”,其中就有“愛潑斯坦案”,此外還有肯迪尼的遇刺事件。
但現實的情況,是肯迪尼遇刺事件并未公布更多關鍵信息,只是把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放了出來,而“愛潑斯坦案”更較之不如,按照特朗普現在的態度,大有把這事捂下去的可能。
而美國部分媒體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當地時間6月16日時,特朗普就針對共和黨內一些仍在要求公布更多愛潑斯坦資料的成員,進行了相當嚴厲的批評。
把一個人盡皆知的事情,堂而皇之的說成“騙局”,這自然讓特朗普的支持者極為不滿,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態,“有權勢的人想把名單壓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就讓特朗普的支持者不得不懷疑,難道,他們全力支持的“偶像”,也在名單上?
而這還僅僅是特朗普“煩惱”的事情之一,在當地時間7月15日,他在與眾議院共和黨人會面時,再一次提到了解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職務一事。
可能是得到了這些人的支持,特朗普隨后一度亮出了解除鮑威爾職務的信件。
但后續的發展,卻遠遠出乎特朗普的意料,隨著消息的放出,美國三大股市迅速開始走低,美元指數下降,而美債收益率則節節攀升。
而我們都知道,美國目前的美債已經達到了十分驚人的地步,因此,美債的收益率每上升一點,對美國就是極為天文數字般沉重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也慌了,美國經濟本就捉襟見肘,再來這么一出還活不活了?
所以,特朗普馬上改口說,“我們不打算做任何事,但也不排除解除鮑威爾的職務,只不過可能性會很低。”
顯然,特朗普的這種反應并不是他真的打消了解除鮑威爾職務的想法,而是現實的情況告訴他,一旦一意孤行,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正是這種后果,讓美國內部有聲音對特朗普進行了警告,這才讓其暫時收手。
這還不算完,在近幾日,特朗普又被眼尖的媒體拍到手背大面積淤青,不得不用遮瑕膏掩蓋的畫面,此外,在前幾天參加在紐約舉行的足球比賽時,特朗普還被記者發現,小腿和腳踝處出現了十分明顯的腫脹。
消息一出,美國輿論紛紛認為,特朗普的健康似乎是出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對此,白宮則趕緊出來解釋,說手背淤青只不過是因為“握手握的太多了”。
這種解釋,任誰都能看出來太假。
而支持者的反對、可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動蕩,以及健康似乎有問題,自然就讓民主黨找到了機會,在這幾天,民主黨揪著包括“愛潑斯坦案”在內的多個事情不放,目的就是想借助這種機會,來削弱特朗普的地位。
只要能在明年的中期大選前,讓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民主黨是十分樂于看到這種結果的。
所以說,此時的特朗普可以說是一頭亂麻,內部問題的千頭萬緒簡直不知道該怎么下手才好,不過,特朗普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只要把這件事做好,那么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什么事呢?就是處理好中美貿易之間的問題。
盡管特朗普一向嘴硬,但中國的強大實力他其實比誰都清楚,尤其是在今年的關稅戰之后,讓特朗普對中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他深刻意識到,現在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中、美兩國上,而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解決好與中國之間存在的問題,那其他的事情,就都能水到渠成了。
明白這個道理之后,特朗普雖說依然嘴硬,不斷找機會強調美國的“No.1”,但在多個場合,他也在不斷轉變對華態度。
尤其是在今年的六月份,特朗普與中方進行通話時,在通話的最后,中方誠摯的邀請他再次訪華,他仿佛是變了一個人,不僅態度大改,也有了不少具體行動。
先說態度上,最近以來特朗普不止一次的在電視節目上公開對華示好,甚至還在面對反華的主持人時,直接打斷其談話,并主動承認美國對中國的抹黑行為。
這在以前,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其次就是行動,這方面可以說是最能體現特朗普正在對華示好,比如在接到中方邀請后的次日,美國就恢復了處理哈弗中國留學生的簽證,之后在7月初,又分別取消了對華出口乙烷的限制,以及撤銷了對華芯片設計軟件出口的各種要求。
而7月15日,黃仁勛又再次訪華,并帶來了美國同意解除對華芯片銷售禁令的消息。
種種轉變,不由得讓人局的奇怪,特朗普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突然之間,對華態度來了一個180°大拐彎呢?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特朗普現在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壓力,內部一團亂麻就不說了,因為關稅這件事,讓美國在全世界顏面掃地,曾經的盟友,一個個都站出來對美國開始反對。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能轉變思路,此前他覺得只要贏過中國就萬事OK,但現實卻告訴他中國不可能也不會屈服,并且因為中國的不屈服,還帶來了一系列不利于美國的反應。
到了這種地步,特朗普自然就會琢磨,既然無法贏過中國,為什么不以友好的方式,來“搞定”中國呢?只要中美兩國達成一致,其他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想明白這些,特朗普自然就馬上付諸于行動,這就是為何最近他態度和行動大變的原因所在。
當然,特朗普“出爾反爾”、“朝令夕改”也是出了名的,“不確定性”就是他最大的標簽,因此他接下來會不會一如既往,還需要繼續觀察。
但有一點就是,不管特朗普態度如何變,我們始終秉承一點,那就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繼續穩步發展、不斷強大自身,因為只有自身真正的強大,才會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時,從容不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