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拿藥,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但每個人的個體不一樣。有些藥物可能對有些人的效果非常好,但同一款藥可能對于另外一個人的效果一般,這個是同一個病情,可能就需要用到不同的藥。而關于集采藥的問題,就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
在年初的時候,針對集采藥的藥效問題,曾經發生了一些議論,后來證實只是不同人對于藥品的實際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同時也有專家提出建議,那就是如果大家去醫院看病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用集采藥還是一些進口的原研藥。
7月20號,央視新聞1+1欄目,就針對這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話題,進行發聲。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某一種藥品的使用,用藥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部分是藥效的問題,而并非是一定要強調是集采藥。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面,應該要給看病人的人有的選擇,可以選擇。在醫院里面不但要有集采藥,也可以有其他的可以治療同一種病情的藥,給予大家更多的選擇。
央視的這次發聲,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無可厚非,集采藥的目的是讓老百姓能夠解決看病貴的問題,用最少的錢能夠買到適合自己的藥,但就像我們前面講到的,有一些個體化的差異的問題,可能需要用到一些進口的原研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但如果醫院都沒有辦法提供的話,又叫老百姓到哪里去買呢?
其實老百姓到醫院去看病拿藥,根本的目的就是恢復自己的健康,更明白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尤其是藥物藥品方面,有些藥在生產出來之前,的確需要研發,這里面也是有成本的啊,而不是說價格越便宜大家就越容易接受,其實真的未必是這樣的啊!
相信就有不少的網友曾經說過,自己家里面的長輩有高血壓,有吃醫院開的降壓藥也有吃外面藥店購買的降壓藥,雖然醫院的集采藥比較便宜一點,但真正的效果可能沒有賣的比較貴一點的降壓藥效果來的更好,當然必須強調的是,這是不同個人身體對于藥的反應不一樣罷了。
但央視新聞提到的用藥可以有一定的選擇權,肯定是非常好的,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疾病,就一定要吃特定的藥,而其他的藥是無法替代的,這個時候,有的選擇的話,即使是價格方面要貴一點,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啊,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除了集采的藥以外,其他的類似原研藥如果可以實現一定醫保的報銷的話,即使比例沒有那么高,也是一件大好事啊!
對于央視新聞針對集采藥的最新發聲,大家又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