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炙烤申城,市民餐桌如何尋覓清涼?近日,小虹走訪虹口區三角地菜市場,探訪當季熱銷蔬菜,帶來地道的上海夏日家常菜做法。
上午九點,虹口菜場一派繁忙,新鮮時蔬成為市民菜籃中的主角。
記者看到,在菜場經營二十余年的攤主王先生,正麻利整理著到貨的蔬菜。據介紹,山芋藤、紅米莧、絲瓜、冬瓜等時令菜堪稱夏季的“消暑擔當”,既清火又落胃(舒服),深受上海市民青睞。
近期,青翠葉片的山芋藤成為菜場“明星”,售價每斤3元。攤主介紹,山芋藤因其養生價值備受推崇。撕去老筋清炒后,口感脆嫩帶微甜,富含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腸道蠕動效果顯著。
一旁堆成小山的紅米莧(紅莧菜)吸引市民采購,紫紅色葉片看著十分新鮮。紅米莧易烹飪、口味佳,蒜蓉爆炒后湯汁紅艷,拌飯食用是滬上夏季餐桌的經典美食。
青碧修長的絲瓜位于攤位C位,售價每斤3元,性價比較高。因其生長位置較高不易受蟲害,用藥較少,食用更安心。
番茄紅黃相間,本地沙瓤品種售價每斤3.5元,生吃酸甜多汁如水果,炒菜則易出濃郁紅油,是制作糖腌番茄、番茄炒蛋等夏令家常菜的首選。
表皮翠綠的苦瓜也迎來了熱銷旺季,雖帶苦味卻被譽為天然“降火衛士”,售價每斤3.5元。切片后用鹽腌制擠去部分苦水,再與雞蛋同炒,是上海家庭常見的減苦烹飪法,清熱效果依舊顯著。
SAN FU TIAN
冬瓜表皮覆著白霜,以其一塊五一斤的親民價格和超過96%的含水量成為消暑佳品。攤主強調,冬瓜連皮切塊與小排骨、扁尖(筍)同燉的冬瓜小排湯,是上海人三伏天離不開的“補水湯”,滋味鮮美賽過冰飲。黃瓜則是制作拍黃瓜、黃瓜拌海蜇頭等清爽冷盤的必備。
夏天勢必離不開冰鎮綠豆湯,而不少“進階綠豆湯”中都會加入百合。在百合柜臺陳列著兩個產地的精品:潔白肥厚的浙江龍山百合,口感粉糯自帶甜味,適宜煮粥燉甜湯;而帶紫色紋路的宜山百合,口感微苦但更顯清爽,是制作消暑安神的百合綠豆湯的上佳之選。
灶披間里的上海夏味:地道家常菜消暑有方
夏天想不出燒什么小菜?
試試這些菜調調口!
結合攤主經驗和
滬上烹飪習慣
記者梳理出幾道
夏日家常菜
一起來看!
1. 清炒山芋藤/紅米莧:取蔬菜嫩尖,山芋藤撕筋掐段,紅米莧洗凈切段。蒜末(紅米莧可加少許豬油增香)爆香后,旺火急炒至山芋藤翠綠透亮或紅米莧滲出紅汁,加鹽調味即可。操作快捷,山芋藤脆嫩通腸,紅米莧軟滑補鐵。
2. 絲瓜毛豆炒蛋:絲瓜去皮切塊或條,毛豆焯熟或菌菇備好。雞蛋炒塊盛出。爆香姜末(可選),下絲瓜炒軟,加入毛豆/菌菇、雞蛋塊,淋少許熱水或高湯略煮,加鹽、少許糖提鮮,可勾薄芡。成菜絲瓜滑潤,湯汁微稠,拌飯極佳,清涼敗火。
3. 苦瓜炒蛋(減苦版):苦瓜切片,加鹽腌制擠去苦水。雞蛋加鹽、料酒炒塊盛出。蒜片爆香,大火快炒苦瓜片至斷生翠綠,倒入雞蛋塊,加鹽、少許糖快速炒勻。雞蛋中和苦味,口感脆嫩,清熱解暑。
4. 冬瓜扁尖小排湯:小排焯水洗凈。冬瓜連皮切塊。扁尖泡發撕條去老根。小排、姜片、蔥結、扁尖加水煲約40分鐘至排骨酥軟,加入冬瓜塊再煲15-20分鐘至透明。最后加鹽調味(避免冬瓜過爛)。湯色清亮,冬瓜入口即化,小排酥爛,扁尖咸鮮,清熱利尿。
5. 冰鎮糖腌番茄&百合綠豆湯:
糖腌番茄:熟番茄燙皮切塊或片,撒綿白糖拌勻,覆蓋保鮮膜冷藏1-2小時。成品冰涼酸甜多汁。
百合綠豆湯:綠豆煮至開花酥爛,加入宜山百合瓣、冰糖再煮約10分鐘至百合邊緣透明。冷卻后冷藏,冰爽清甜,百合微苦回甘,綠豆沙沙,解暑安神。
隨著市民朋友越來越重視夏季養生,山芋藤、紅莧菜等“野菜”和絲瓜、苦瓜等“苦口良藥”成為消暑新寵,其天然清潤的本味,遠勝于依賴冷飲和補品。
樸素的家常小菜無需繁復烹飪
卻以其天然的清潤本味
成為上海夏日里最熨帖的滋味
你最喜歡的夏季家常菜是哪道?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記者:徐維晨
圖片:徐維晨、網絡
編輯:徐維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