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存在感之所以不高,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因為后世有關他的文藝作品比較少。
三國時期有《三國演義》,這讓劉關張三兄弟人盡皆知。隋唐時期有《隋唐演義》,這讓瓦崗寨的那批人知名度暴漲。宋朝有《三俠五義》,這讓包公、展昭這幫人家喻戶曉。
但是我們可以再想想,哪本特別有名的演義小說,講的是劉秀的故事?
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上,講劉秀的演義小說,不是沒有。但是和其他時代的知名演義小說相比,知名度確實要差很多。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如此完美的劉秀,為什么古代的那些小說家,就不愿意多花點心思,也給劉秀提高一下知名度呢?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有一個核心原因。
那就是在古代的時候,寫演義小說的這幫人,他們不太喜歡劉秀這種皇帝。
因為東漢開國之后,劉秀曾經大面積進行了度田。
簡單來說,東漢開國之后,劉秀曾經以度田之名,大力整飭了全國的地主豪強。而對于后世的很多知識分子,也就是對于有能力寫演義小說的這幫知識分子來說,這樣的劉秀,絕對是他們的克星,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宣傳劉秀,給劉秀寫演義小說,就等于是支持度田,支持整頓地主豪強。而這些在古代掌握筆桿子的人,他們自身往往就是地主豪強。
所以,他們寫劉秀干什么呢?
難道要支持本朝皇帝,也來一次全國度田?嫌自己的日子過得太舒服了,也想感受一下東漢的度田?
而想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解釋一下,歷史上的‘劉秀度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當然在西漢末期,因為西漢開國時間越來越長,土地兼并問題越發嚴重。當時西漢的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到了少量的地主豪強手里。
就比如說在荊州南陽郡新野縣,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在鄧家、陰家等寥寥幾個大家族的手里。光是陰家,手里就有七萬畝耕地!放到現代的話,大概相當于兩個上海黃浦區那么大!
當少量大家族,占據絕大多數的耕地之后,剩下的底層百姓,自然就無地可種。
沒了耕地,就沒了收入。但偏偏按照法律,大家還得交人頭稅。于是后來,為了活下去,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就只能依附于那些地主豪強,給他們種地打工。同時,原本應該由他們繳納的人頭稅,就由雇用他們的地主來承擔了。
但很快,大家都開始發現,這種模式有問題了。
對于那些地主豪強來說,他們發現:如果他們把這些雇傭的人口藏起來,不進行上報,那他們就可以不用繳納這部分人頭稅。于是后來,大量的人口,被各地的豪強地主隱匿起來,成了他們的奴婢?;蛘咴诠俑馁~冊上,壓根就不存在。
其次,當時西漢的最高層官員們也發現:這種土地集中的情況,極其不利于國家的穩定。想要恢復穩定,就必須得讓那些大地主,把土地拿出來,重新進行分配。
但問題是,當這些官員提出這個計劃之后,老劉家的皇帝不愿意。
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帝知道,如果這么做了,阻力太大,很容易引起全國范圍的造反。
于是再后來,這些最高層的官員,就支持了一個外戚上臺,篡位做了皇帝,這就是王莽篡漢。而王莽篡位之后,很快就開始推行了這套改革,這就王莽改制。
再之后,這種改革,果然搞得全國大亂。很快,各地開始爆發起義。而最終,王莽政權被推翻,中原地區徹底四分五裂。再往后,劉秀就從河北迅速崛起,花了十年的時間,再次統一了中原。
可是接下來,當劉秀統一天下之后,當年西漢統治者面對的問題,再次擺在了他的面前。
盡管通過戰爭,部分土地得到了重新分配。但對于那些幸存下來的大地主來說,他們依然掌握了各地的土地。大量的人口,依附于他們生存,給他們為奴為婢。同時,他們還藏匿人口,以此來逃稅。
這無疑是一個大雷。
要知道,如果一個大地主,掌握了一個縣絕大多數的土地,然后又通過土地,控制了這個縣的人口。那么這個地主,在當地就是一個無冕的諸侯王。他隨時都能拉起一支幾千人的隊伍,起兵造反。
但同時,鑒于當年王莽的失敗,劉秀也知道,不能輕易動這些地主手里的土地。
如果真的要強行分他們手里的土地,接下來,東漢大概率會再次崩盤。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聰明的劉秀,想到了度田。
所謂的度田,就是派官員到地方,查清這些地主手里的土地數量,以及依附于他們的人口。只要查清了數量,接下來,官府自然就能見招拆招,限制土地兼并。
而這種政策,無疑從根本上,動了這些地主豪強的蛋糕。
在度田之前,人家家里大部分的土地和佃農、奴婢,都是不在官府檔案當中的。這些土地和人口,都是不用交稅的。而一旦查清了有多少東西,他們以后就要交更多的稅,聽憑官府的擺弄。
于是很快,很多地方的地主豪強,都開始抗拒度田,甚至直接起兵造反。規模之大,甚至波及了好幾個州,差點就讓剛剛統一的東漢,再次崩盤了。
但面對這么大的阻力,劉秀依然沒有妥協。
凡是敢造反的,劉秀一律起兵鎮壓。而且,造反的地主家族,帶頭的被殺,追隨者被遷往其他郡縣。而他們家的土地,則是直接被沒收,重新分給底層百姓。
凡是敢給這些地主打掩護,做保護傘的官員,一律拉出去砍頭。在這個過程當中,光是太守,劉秀就一口氣殺了十多個,三公九卿罷免了一大堆,縣令更是殺了不計其數。
正是在如此狠辣的手段之下,最后,東漢很艱難的完成了度田,算清楚了全國的土地數量,以及人口數量。而原本漢朝激烈的土地兼并矛盾,也被暫時遏制住了。再之后,東漢才能繼續發展,這才有了后來的明章之治和永元之隆。
劉秀的這次度田,無疑是古代一次非常成功的土地改革。可問題的關鍵,也恰恰就在這里。
如果要講劉秀的故事,度田事件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因為東漢統一天下之后,劉秀在位后期,主要就在忙這件事。
而同時,后世所有的封建王朝,一直到清朝,也都在面對這個問題。后世所有的地主豪強,都在琢磨怎么隱藏人口和土地數量,以此來少繳稅。而后世所有的皇帝,也都在努力查清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數量。
這個矛盾,此后持續了近兩千年的時間。
這樣一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就出現了。
如果要講劉秀的故事,就一定要不開度田。而如果度田的故事講多了,基層的那些百姓和佃農,就會發現問題的關鍵,就在這些地主身上,他們就會支持度田。這種結果,是和那些地主知識分子的利益相悖的。
畢竟,古代有空寫演義小說,而且還認識那么多字的知識分子,家里基本上都有很多土地。對于他們來說,想辦法隱藏土地和奴仆數量,這才是他們該做的。誰會主動去講劉秀的故事,來給自己找麻煩呢?
于是最后,劉秀這個近乎完美的皇帝,在后世的知名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