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隨著燈光漸暗,舞臺前升起一道微光,舞蹈劇場《北斗》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內上演。這場由耿子博導演執導的作品用肢體語言編織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星宿畫卷,以“溫暖、浪漫、奇幻、治愈”的藝術表達,讓觀眾在90分鐘里完成了一場從泥土到星辰的心靈冒險。
《北斗》的舞美設計李奧以極簡手法構建出“天地混沌”的意象:深邃的深藍色幕布如夜空鋪展,數十根可升降的透明光柱隨舞者動作變換角度,時而化作北斗七星的勺柄,時而成為少年穿越黑暗的荊棘。
燈光設計朱美昱則用冷白與暖黃的光影交替,精準復刻出“斗轉星移”的時空感——當北極星少年墜入黑暗時,舞臺瞬間被墨色吞噬,唯有一束追光如星光般固執地追隨;而當他尋回第一顆星時,漫舞臺的光點如星火燎原般亮起,引發全場觀眾輕聲驚嘆。
作為山眠劇場首部鏡框式舞臺作品,《北斗》延續了耿子博“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的創作理念。作品以中國最早的星宿信仰為內核,講述北極星少年從噩夢中蘇醒,穿越北斗墜落的泥濘,最終找回七星的冒險故事。
吳雨承領銜的主演團隊用凝練的肢體語言,將“斗柄東指,天下皆春”的古老智慧轉化為可視的藝術:群舞者以脊背為軸的旋轉,暗合北斗七星四季運轉的軌跡;而少年獨舞時那一次次被重力拉扯的跌倒與站起,恰似先人在黑夜中辨認星象的執著。
耿子博在創作中始終堅持“扎根傳統,面向當代”。這位曾獲韓國首爾國際舞蹈比賽金獎的編導,將太極的圓融、水袖的飄逸與現代舞的爆發力熔于一爐。在“墜入黑暗”段落中,舞者們以鎖舞(Locking)的頓挫動作模擬星軌斷裂的瞬間,緊接著用太極云手的連綿軌跡表現宇宙能量的流動,剛柔相濟的編排讓現場觀眾感受到“破與立”的哲學張力。
音樂設計上,作曲家林嘯天(BLACK0)的處理同樣暗藏巧思。電子合成器模擬的宇宙電波與古箏的泛音交織,既營造出星空的神秘感,又呼應著“天人合一”的東方美學。當少年在泥濘中摸索前行時,低音貝斯的震動如大地脈搏般貫穿全場,而當七星歸位時,古老星歌,聽覺上的“古今對話”為作品增加了動人的質感。
謝幕時,耿子博帶著主創團隊向觀眾深深鞠躬。這位從小癡迷星空的編導在演出前接受采訪時說:“北斗七星指引方向的意義,在今天依然重要——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星圖'。”
7月20日下午2時,《北斗》還將再加演一場。這場融合了星宿信仰與現代美學的演出,不僅是一次藝術呈現,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邀約——正如耿子博所言:“當我們抬頭看星時,與千年前的先人共享同一片天空,這種連接本身就是最珍貴的治愈。”
原標題:《演界|人氣編導耿子博攜《北斗》亮相上海舞臺:當千年星圖在現代舞臺上流轉》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董天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