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曉琳
編輯 | 鄭瑤
多名醫藥代表被處理,均與患者有關。
01
國家醫保局通報
兩名醫藥代表被處理
過去,醫藥代表的主要違規行為是與醫生間的“帶金銷售”,但隨著醫療反腐力度加大,部分醫藥代表轉向更隱蔽的操作,即與患者“打起了交道”。
近期,國家醫保局公布八起應用藥品追溯碼打擊藥品領域欺詐騙保和違法違規問題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其中兩起與醫藥代表有關:
醫藥代表陳某和彭某的違規違法行為涉及:偽造醫療文書、誘導藥店規避處方審核、協助虛假購藥、操縱醫保結算流程、收賣回流藥等。
國家醫保局強調,收回流藥違法,賣回流藥犯罪。目前已將問題線索按程序移交公安、衛健、藥監等部門進一步處理。
02
7月起,醫藥代表這類違法行為
將被“精準鎖定”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案件中,均提到是在大數據篩查時發現。傳統醫療反腐往往陷入"發現-隱匿-再發現"的循環,而隨著AI、大數據應用以及監管力度的加深,將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
今年全面推進藥品耗材追溯碼全場景采集應用是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將每盒藥品/耗材的銷售信息聯網的方式,實現對藥品/耗材流向的全過程監管,從而有效發現、打擊虛假購藥、倒賣藥品、串換藥品等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
本月(7月)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求定點醫藥機構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后方可進行醫?;鸾Y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采集上傳。
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自國家發布《關于加強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采集應用的通知》后,該項工作在各地已積極有效落實:
中國醫療保險表示,據統計,我國超過60%的定點醫療機構和超過99%的定點零售藥店已啟動了藥品追溯碼的采集工作。 截至2025年6月,全國96.3萬家定點醫藥機構接入追溯系統,覆蓋率超過99%,追溯碼數量418.28億條。
隨著這一制度在各地進一步落地,醫藥代表的上述騙保行為將難以隱匿。
03
加強穿透監管、專項整治來了
醫院代表接觸患者風險陡增
近期,康方生物“臨床研究用藥”外流市場,醫藥代表被調查事件再次敲響警鐘,這件事的關鍵詞同樣是“醫院代表”與“患者”。即大三甲醫院醫生推薦,醫藥代表介紹患者院外使用卡度尼利單抗注射液。結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向媒體反映后,事件被公之于眾。
7月13日,重慶市衛健委、藥監局以及沙坪壩區人民政府等單位成立的聯合調查組公布了此事的最新情況。賽柏藍梳理通報后發現,康方生物醫藥代表及銷售人員存在的問題如下:
整個事件涉及生產、流通到最后臨床終端應用,也暴露出企業的監管漏洞?!夺t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要求醫藥代表只能通過學術會議等形式向醫療機構人員傳遞藥品信息,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
除上文提及的全面推進藥品耗材追溯碼全場景采集應用政策外,2025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和衛健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多個文件,直指加強對醫藥購銷領域的監管。
《2025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特別強調了要加強穿透監管。打通從原材料采購、藥品耗材生產、招標采購的監管通路,將監管重點向生產端覆蓋,探索建立藥品生產加工到流通使用全過程可追溯機制。
《工作要點》還提出重點聚焦患者隱私保護,同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發布了《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將“泄露患者隱私問題”列為十個專項整治內容之一。
有網友直言,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醫藥代表直接與患者直接打交道是非常危險的。以上述醫藥代表與藥店合謀騙保的案件為例,將患者電子醫保憑證發布群中,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
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已有上千名醫藥代表被約談,詳見。另外依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醫藥領域商業賄賂、利益輸送依舊是重點巡查內容,其中就包括商業提成、參與欺詐騙保、泄露患者隱私等。
在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的持續高壓態勢下,全鏈條穿透式監管與行為規范的雙管齊下正將部分醫藥代表試圖規避監管的“套路”逐一破解。
內容溝通:鄭瑤(138101744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