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李同學考了576分,對她來說成績并不理想。通過在精華學校復讀一年,今年她的高考成績躍升至621分。她終于可以如愿以償地報考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專業了。
這場“逆襲”其實并非一帆風順,回望走過的一年,李同學的成績曾一度陷入瓶頸期,期中、期末幾乎沒有明顯變化,心態也受到影響,直到“一模”時才迎來真正的突破。此外她獨自一人在北京生活,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打理,也曾有過不適應和手忙腳亂,但最終她處理好了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培養了自己的獨立性┅┅所以在李同學看來,復讀不是輕松的選擇,也不是簡單的重復,更不是把希望完全交給學校。它是一場和自己的較量,雖然自己的提升比較慢,但只要方向對、步子穩,就能迎來屬于自己的突破。
多學科補齊短板和精細化管理助力成績穩步提升
剛進入精華學校復讀時,李同學的成績沒有很快迎來明顯反彈。每一科都有薄弱之處,成績常常停滯不前。那段時間,她最大的堅持就是緊跟老師的節奏,如她所說,“在這種時刻我就是要緊跟老師的腳步,而且要相信自己。”
慢慢地,她開始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上看到了變化;尤其是數學,原本的失分項逐漸被補齊,成績從119分提升到131分。在李同學看來,成績的進步主要得益于教數學的張老師幫助她夯實了基礎。上課時,不論是難題還是簡單題,張老師都會為學生們進行細致講解,尤其在基礎知識講解上,幾乎是“事無巨細”。這給李同學留下了深深印象,她說,“有時我們覺得會做的題,張老師還是會帶著我們重新推導,強調每一個計算的細節。正因如此,才讓我對簡單題也開始重視,后期的出錯率明顯下降。”
相比之下,她物理學科的提升過程就顯得有些漫長和曲折。剛復讀時,李同學的物理成績只有70多分,做題時經常卡在計算細節和理解環節上,導致成績難有突破。針對這些問題,物理老師用了大量時間幫她梳理錯題。除了課堂上的講解,物理老師下課后也會主動讓她留下來,一遍又一遍地給她講解那些難點。“我以前對物理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學不會,是老師一直鼓勵我,讓我慢慢放下恐懼,敢于面對物理了”,李同學表示,老師的悉心指導和鼓勵幫助她逐漸建立起自信,她的物理成績也穩步提升,最終在高考時考出了88分。
而在英語學習上,教英語的馬老師特別注重單詞量的落實,對照一本有2000個外刊詞的詞匯書,馬老師要求大家每天都要過單詞,通過外刊閱讀、思維導圖訓練,幫助學生們拓展詞匯應用,而這也讓她的英語成績從120分提高到130分。
生物,曾是李同學最頭疼的學科,成績長期徘徊在60多分。針對這一情況,學校為她安排了一對一“補弱”課程,幫助她逐步補齊短板。雖然課業緊張,李同學依然會利用課余時間向幫她“補弱”的蔣老師請教疑難問題,確保遇到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大年初一,李同學有道題沒弄懂,她試著發信息請教蔣老師,本以為老師不一定回復,沒想到蔣老師很快就回復她,認真給她講了解題過程,讓李同學很感動,她說,“蔣老師真的特別認真,在我印象中蔣老師幾乎全年無休,從來不會因為假期就敷衍我。”從那以后,李同學更愿意去找蔣老師討論問題了,在不斷追問和反復練習中慢慢提升了對生物學科的自信。經過這一年的積累,她的生物成績從60多分提升到高考的80多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
除此之外,精華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對李同學的成績提升也起到很大幫助。作為走讀生,她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手機上交給學校,由學校統一保管,直到晚上九點半放學學校再將手機歸還給她。李同學表示,“學校對手機管理很嚴格,控制住了我玩手機的癮,讓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是今年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原因。”
除此,精華學校還給每個學生發放了效率手冊,讓大家規劃好全年39周中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學習任務。學生們每天都要填寫這本手冊,記錄當天的學習任務、錯題總結以及遺漏的知識點,老師和班主任定期會進行檢查,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剛開始填寫時,李同學覺得有些麻煩,有時只是簡單寫幾個任務交差了事。但后來在老師的督促下,她慢慢養成了習慣,開始認真記錄每天的學習內容,并按計劃逐步落實。“老師會看得很細,特別關注有沒有遺漏任務,如果有落下的,必須當天補完”,李同學說。
即使在寒暑假期間,學校也會發放自主學習手冊,按天列出學習任務,詳細到哪一天刷題、哪一天總結錯題、甚至具體到哪天刷哪套題、做哪本資料等。對此李同學表示,“寒假時間比較長,很容易被荒廢,學校的手冊把每天都安排得很細,所以假期過得很充實。”正是這種精細到每天的管理,幫助李同學保持了學習節奏,即使在假期也沒有掉隊。
老師和同學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力量,學習之外最大收獲是培養了獨立性
除了學業上的支持,在李同學看來,精華老師們的悉心陪伴對她這一年的進步也非常重要,“復讀這一年我的心態也經歷過起伏,一方面是我自己進行調整,但我認為起到最大作用的還是學校老師們對我的幫助。”
精華學校實行“6+1”模式,每個班由六位學科老師和一位班主任共同負責,“學科老師幫我們提升成績,班主任則幫我們調整心態,二者分工很明確”,李同學表示,這種配置讓她感到很安心,遇到問題總有老師能第一時間“接住”自己。李同學清楚地記得,剛復讀時自己的狀態很容易受到考試波動的影響;偶爾成績不理想時,她會陷在失落情緒中走不出來。每當這時,班主任杜老師就會第一時間關注到她的情緒變化,主動找她交流,幫她進行調整。用她的話說,“杜老師特別細心,總能看出誰最近狀態不好,尤其在我成績有波動的時候,她總能幫我穩住。”另外,每次考試后杜老師還會給大家準備奶茶、糖葫蘆或是其他小零食,幫助大家在緊張的復讀節奏中得到一絲喘息空間。
除了老師,同學的陪伴也成為她堅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在自習課上,同學之間會互相講解題目,也會互相鼓勵完成每周的學習任務。考試結束后,大家還會一起吃飯、一起放松,彼此成為復讀路上的依靠。有了這樣的氛圍,李同學逐漸擺脫了復讀初期的迷茫,建立起穩定的學習節奏。
復讀這一年,李同學獨自在北京生活,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打理。剛開始她還有些不適應,做飯、洗衣、收拾房間等小事常讓她手忙腳亂,有時生活節奏沒安排好甚至會影響學習。慢慢地,她開始主動規劃時間,把生活和學習進行合理安排,盡量提前處理好生活瑣事,不讓它們打亂自己的學習節奏。而精華的嚴格管理,也讓她從一開始被動跟著老師和學校的節奏走,到后來形成自己的節奏、讓習慣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用她的話說,“除學習之外,最大的收獲是獨立性的培養,這對我來說算是個巨大的進步。”
回望過去的一年,李同學認為復讀不是輕松的選擇,也不是簡單的重復,更不是把希望完全交給學校。它是一場和自己的較量,雖然自己的提升比較慢,但只要方向對、步子穩,就能迎來屬于自己的突破。對那些還沒想好是否要選擇復讀之路的學生她想說,是否要復讀關鍵要看自己是否有目標、是否愿意為這個目標堅持到底。“如果真的有更高的理想,愿意付出時間和努力,用這一年的時間換來以后更好的發展,其實非常劃算,絕對是值得的。”
文/倪紛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