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特朗普罕見地對中國表達了感謝,稱“中美在打擊芬太尼問題上的合作密切,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這句話的分量不輕,因為說出這番話的,是那個曾多次炮轟中國、揮舞關稅大棒、在全球范圍內挑起對華貿易戰的特朗普。
短短幾個月前,他還在高喊“中國是毒品流入美國的源頭”,甚至以此為由,對中國商品征收20%的高額關稅。那些口口聲聲說“我們因中國損失了幾千億美元”的言論,曾在美國各大媒體上反復出現。
現在,這樣一個對華強硬到極致的美國總統,竟然在全球直播中改變口吻,主動稱贊中國,這背后隱藏的轉變,絕非一時興起。
事情的轉折,還得追溯到6月5日。那一天,中美高層進行了一次重要通話。中方明確表示,“中國人言必行,行必果”,既然達成了共識,雙方就應該共同遵守。
特朗普在電話中罕見地沒有反駁,反而表示“美中關系非常重要”,并且對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表示“欣慰”。更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主動表示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并愿意與中方共同努力落實協議。
通話結束的第二天,美國就開始釋放出一連串“積極信號”。6月6日,美國恢復了對中國留學生申請哈佛大學簽證的受理,緊接著在7月初,美國能源企業接到了取消對華乙烷出口限制的通知。
與此同時,原本對中國設限的EDA芯片設計軟件,也被解除出口許可的限制。7月3日,美國再次放寬了對中國噴氣發動機核心部件的出口管制,通用電氣航空等公司率先恢復供應。
這一系列措施,幾乎可以說是“綠燈一路通行”。而這些“松綁”行為,并非美國政府的單方面善意,而是中美倫敦會談達成的成果在逐步兌現。
中方依法審核稀土等關鍵物資的出口申請,而美方則同步撤銷部分限制性政策。這是一場你來我往的博弈,美國想要稀土,中國則要技術解禁。而特朗普的“感謝”,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的“表演”——看似溫和,其實是政治籌碼的投放。
7月15日,英偉達獲得美國政府批準,恢復在中國銷售H20芯片,并推出全新兼容GPU。這無疑是為即將到來的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提前“暖場”。而特朗普之所以在白宮高調“示好”,其真實意圖遠不止于此。
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盡快促成自己的訪華行程。他從上任之初就多次宣稱要在“百日內訪華”,但直到現在都未能成行。如今,隨著APEC峰會和九三閱兵臨近,特朗普急于抓住這兩個可能的機會。
他深知,訪華不僅能為自己加分,更可能成為其連任競選的重要政治資本。畢竟,最新的民調數據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跌至歷史低點。
美國民眾對其關稅政策的不滿愈發強烈,認為此舉不但未能提振經濟,反而推高了物價,降低了生活水平。
“愛潑斯坦檔案”事件持續發酵,也讓特朗普在道德層面備受質疑。民主黨陣營更是緊咬不放,要求公開“蘿莉島”名單,特朗普的形象一度陷入谷底。
與此同時,他威脅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引發了美股三大指數下跌、美元指數回調、美債收益率上揚的“三殺”效應,整個華爾街都在感受這位總統帶來的“動蕩”。
內外交困之際,特朗普只剩下一條路:對華示好。而他選擇的突破口,就是一直被他利用來攻擊中國的“芬太尼問題”。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僅2023年,就有超過76,000人死于芬太尼類毒品。這比2018年的數據幾乎翻了一倍。民眾對政府的禁毒無能怨聲載道,特朗普急需一個“外交突破”,來轉移輿論壓力。
因此,他在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時,突然感謝起中國來——“中國一直在幫我們。”這番話,雖然聽上去像是善意,但其實話里帶刺。他仍舊暗示“芬太尼源自中國”,還揚言希望中方立法“對制毒者判死刑”。
這哪里是什么感謝,分明是道貌岸然的道德綁架。中方當然看得一清二楚。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已經明確回應:芬太尼問題是美國自身的問題,美方無視中方的善意,反而加征“芬太尼關稅”,嚴重損害了中方利益。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又悄悄對中國石墨征收高達160%的反傾銷稅。這項決定一旦執行,將直接打擊中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核心供應鏈。但這同樣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美國幾乎所有電動車所用的精煉石墨,都來自中國。
美國要發展新能源產業,卻又對關鍵原材料加征報復性關稅,最終受損的只能是美國車企的股價和產業鏈穩定。“稀土之痛”尚未痊愈,如今又添“石墨之傷”,特朗普的“制裁劇本”已然走入死胡同。
在中美高層的持續接觸中,特朗普的焦慮日益明顯。中方沉著應對、步步為營,并未因其示好而掉以輕心。外交場合上,中方話語始終堅定:合作要基于平等、互利、尊重的原則,不能讓一方唱獨角戲。
即便特朗普已經向媒體表示“可能會訪問中國”,中方也沒有給出明確回應。即使美國財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頻頻放話要進行第三輪談判,中方依舊保持戰略定力,不主動、不被動,也不許美國“鉆空子”。
在6月的日內瓦和倫敦會談中,中方已經展現了足夠的誠意,提出稀土出口調整方案。美國若想繼續談下去,就必須拿出對等的政策,而不是一邊放松芯片限制,一邊又揮舞關稅大棒。
特朗普“變臉”從來不是新聞,關鍵在于中方已經不吃這一套。他曾多次在國際舞臺上口頭“示好”,轉身就出臺打壓措施。如今他又想故技重施,借著訪華達成所謂“大交易”,增強其在國內的執政合法性。
這一次,中國沒有輕易“發邀請函”,而是讓特朗普真正體會什么叫“禮尚往來”。如果他想訪華,必須先兌現承諾,真正落實倫敦會談的貿易條款,停止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和經濟打壓。
特朗普不是變了個人,而是換了劇本。從唱“強硬派”,切換成“友好派”,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盡快訪華,挽回支持率,為連任鋪路。
他嘴里說的“感謝”,只是為了掩蓋現實的困境。而中方的態度,正是一面鏡子,照見了誰在真誠合作,誰在玩弄手段。簡單來說,特朗普的“感謝”,不是外交的勝利,而是政治的投降。
特朗普近期對中國的“態度轉變”,本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他的“感謝”并非真情流露,而是一種策略性的示弱。中方看得清、掌握得穩,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推動中美關系向前發展。
信息來源:
[1]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國幫了大忙 觀察者網
[2]特朗普迫不及待要訪華,提到中國,他說辭罕見,中方態度明確 速看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