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建設中的工地到如今設施完善的現代化醫院,從零起步到年服務患者近百萬人次,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的快速發展,是天府新區醫療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作為醫院建設的親歷者、運營的推動者,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黨委書記饒莉與團隊用五年時間,將“華西品質”深深扎根新區,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在這片熱土上,她見證了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的初心與使命。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黨委書記饒莉。資料圖
因醫結緣:
開院近4年,患者滿意度達99%
2019年12月5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四川天府新區舉行了華西天府醫院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協議的簽署,成了饒莉的重要轉折點。
2020年7月,饒莉加入華西天府醫院籌建團隊,從前期的建設、開院籌備到后期的運行,事無巨細,她都親力親為。“2021年10月,華西天府醫院正式運行,我們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堅守醫院的公益性,對外以患者為中心,對內以員工為中心,以群眾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為主線,打造疾病預防、診療、慢病管理為一體的醫療服務體系。” 饒莉介紹道。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馬驥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這份堅持很快收獲了回響:開院4年來,華西天府醫院累計服務新區及周邊縣市門急診和住院患者近300萬人次,門診與住院患者滿意度均達99%;在2023年四川省醫療服務與質量報告中,醫院疾病疑難程度(CMI)、DRG權重僅次于華西本部,6個臨床專科躋身全省前10名;首次參評全國綜合類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便斬獲 “A+”,排名全國前列……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三周年義診活動。
與城共生:
從“健康選擇”到區域醫療標桿
在興隆湖旁,華西天府醫院已成為天府新區老百姓心中的 “健康地標”—— 在這里,醫護與患者共享“看得見云朵、聽得見花開”的就醫環境,更見證著醫院與公園城市共成長的軌跡。
“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極核。”饒莉表示,醫院的定位清晰而堅定,“我們將創建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真正能承擔起國際化區域醫療中心的職能,服務于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周勇良 攝
圍繞這一目標,華西天府醫院正以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為契機,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同時按照天府新區的要求,指導并推動天府新區“四位一體”城市醫療集團的建設,助力新區各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和能力的整體提升,朝著“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新區”和老百姓健康守門人的目標扎實邁進。
守護初心:
從“全周期健康”到“家門口的幸福”
扎根新區五年,饒莉早已以“新區人”自居。她見證著這片土地從人煙稀少變為車水馬龍,更深刻理解 “美好生活” 的核心在于“健康”。
“國家倡導‘以健康為中心’,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要多維度支撐。”她提出,疾病預防上要增設運動場景、普及健康知識;就醫場景需打造“15分鐘醫療生態圈”,暢通雙向轉診通道;智慧醫療要推進互聯網+上門服務、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及急危重癥救治平臺聯網居民家庭;慢病和養老則要結合家庭醫生團隊與養老服務。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周勇良 攝
這些構想正在新區逐步落地生根。據介紹,華西天府醫院已與新區基層衛生機構搭建起高效的“轉診直通車”:基層醫生啟動患者信息上傳流程,醫院就能第一時間響應,協助解決患者掛號難題;而針對需要住院治療的危急重癥患者,醫院更開通了“雙渠道”轉診機制,全力保障患者得到最快速的救治……
從一紙藍圖到萬家信賴,饒莉與醫院團隊用行動證明:在公園城市的肌理中,“健康守門人”的初心,正是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這片熱土上,安穩生長。
記者:鄭曉鳳
編輯:張胤、侯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