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世界局勢真是亂成一鍋粥,尤其是朝鮮半島這塊地方,總是讓人捏一把汗。金正恩帶著朝鮮,靠著硬邦邦的核武政策和軍事手段,在國際上混得風生水起,誰也不敢小瞧。咱們今天就來聊聊朝鮮這套“最好防御是進攻”的思路。
朝鮮這套戰(zhàn)略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根子扎在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里。朝鮮戰(zhàn)爭那會兒留下的陰影到現(xiàn)在還沒散,美國在韓國駐軍,還三天兩頭搞軍演,朝鮮這邊看著就覺得脖子后面涼颼颼的。金正恩上臺后,干脆把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當成命根子,死抓不放,為的就是保住國家不被外人捏扁。
朝鮮的核武計劃從90年代就起步了,到21世紀初開始有點模樣。2006年,他們搞了第一次核試驗,直接把國際社會炸懵了。之后核試驗、導彈試射就沒停過,到了2017年,朝鮮放話,說自己有了能打到美國的洲際導彈,還弄出了威力不小的核彈頭。金正恩的算盤打得明白:手里有硬貨,才能逼著美國和它的盟友坐下來談,不敢隨便動手。
這思路其實挺簡單粗暴的。朝鮮知道自己經(jīng)濟不行,常規(guī)軍事力量也比不過美國,只能靠核武器和導彈這種“大殺器”撐場面。用咱們的話說,就是“手里有家伙事兒,心里才不慌”。他們不指望真打贏誰,但至少得讓對方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先說美國,這個地球上軍事實力最牛的國家,核武器多得嚇人,導彈防御系統(tǒng)也先進得離譜。朝鮮心里跟明鏡似的,跟美國硬碰硬就是雞蛋碰石頭,十有八九把自己撞得稀碎。所以他們沒想著真跟美國干一架,而是搞了個“戰(zhàn)略威懾”的玩法。
啥叫戰(zhàn)略威懾?簡單說,就是讓美國知道:你敢動我,我不一定能滅了你,但肯定能讓你疼一下。朝鮮的洲際導彈,比如“火星-15”“火星-18”,理論上射程能覆蓋美國本土。這話聽著挺唬人,但實際上呢,他們的導彈技術還沒完全過關,命中率和穩(wěn)定性都差點意思。再加上美國有“薩德”“愛國者”這種反導系統(tǒng),能攔下不少導彈。所以朝鮮對美國的威脅,更多是拿來嚇唬人,真打起來效果咋樣還得打個問號。
舉個例子,2023年12月17日,朝鮮試射了一枚洲際導彈,射程挺遠,落到了東海。這次試射與其說是實戰(zhàn)準備,不如說是給美國看的:別以為我沒招,我手里有牌。金正恩第二天還出來講了幾句,說“我們不求戰(zhàn),但敵人要是逼急了,我就先收拾你的盟友”。這話的意思很明白,打美國可能費勁,但搞亂你的后院我還是有把握的。
所以對美國,朝鮮的策略是“虛張聲勢為主,實際動手為輔”。他們知道正面沖突沒戲,只能靠這種心理戰(zhàn)拖時間,爭取在談判桌上撈點好處。
比起美國,日本和韓國對朝鮮來說就好對付多了。朝鮮手里攢了一堆短程和中程導彈,比如“飛毛腿”“勞動”導彈,射程能輕松罩住韓國全境,連日本大半個國家都跑不了。加上核武庫的加持,這威脅可不是鬧著玩的。
韓國這邊,首都首爾離朝鮮邊境才50公里,近得讓人頭皮發(fā)麻。朝鮮的火炮和導彈隨便招呼一下,首爾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日本呢,東京、大阪這些大城市也在射程內(nèi),隨手一發(fā)導彈就能讓那邊亂套。朝鮮的算盤是這樣的:我打不過美國沒關系,但收拾日韓不在話下。你美國要是敢動手,我就先拿你盟友開刀,看你怎么辦。
2023年11月21日,朝鮮發(fā)射了一顆軍用偵察衛(wèi)星,拍下了華盛頓白宮、首爾青瓦臺和美軍諾??嘶氐恼掌_@事兒干得挺漂亮,既秀了肌肉,又等于告訴日韓:你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盯著,別以為離得近就能跑得了。這種近距離的威脅,比遠隔重洋嚇唬美國管用多了。
再比如2024年3月,朝鮮公開了戰(zhàn)略核潛艇的建造畫面。這玩意兒一旦造出來,韓國和日本沿海的城市就更危險了。核潛艇能偷偷摸摸靠近,發(fā)射導彈的時間短,別人想防都難。朝鮮這是明擺著告訴日韓:你們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想收拾你們隨時可以。
為啥說朝鮮對日韓有壓倒性優(yōu)勢?
韓國離得太近,跑不掉。
首爾這地方地理位置太吃虧了,50公里是什么概念?開車一個小時都不到,導彈打過來更是幾分鐘的事兒。朝鮮有上萬門火炮部署在邊境附近,光是常規(guī)武器就能把首爾炸個底朝天。更別提還有短程導彈和核彈頭,首爾這顆韓國的心臟,基本上是捏在朝鮮手里。美韓雖然有聯(lián)合防御,但首爾這位置實在太靠前,反應時間短得可憐,真打起來防不住。
日本島國劣勢,防控壓力大。
日本雖然離朝鮮遠點,但也在導彈射程內(nèi)?!皠趧印睂椛涑棠艿?300公里,改進型的甚至更遠,東京、大阪這些經(jīng)濟中心完全罩得住。日本是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人口又集中,導彈隨便落一發(fā)就是大麻煩。他們的防空系統(tǒng),比如“愛國者-3”,能攔一部分,但朝鮮要是來個飽和攻擊,防得住嗎?不好說。
更關鍵的是,日韓都靠美國保護。美國在韓國有駐軍,在日本有基地,但美國本土離得遠,真打起來救援不一定來得及。朝鮮就抓住了這個空子,用“打日韓牽制美國”的辦法,逼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朝鮮這幾年沒閑著,導彈試射、軍演回應、核武展示,一套組合拳打得有聲有色。咱們挑幾個大事兒說說。
2023年4月,美韓《華盛頓宣言》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跑去美國,簽了個《華盛頓宣言》,說要加強美韓同盟。美國這邊也挺配合,把核潛艇和航母開到朝鮮半島附近晃悠。朝鮮一看不干了,8月份美日韓又在戴維營搞了個三方安全合作,明顯沖著朝鮮來的。10月22日,美軍B-52轟炸機直接降落韓國,聯(lián)合演習弄得半島上空烏煙瘴氣。朝鮮沒含糊,11月21日發(fā)射偵察衛(wèi)星,拍了美韓日幾個關鍵地方,等于回敬了一巴掌。
2024年3月,美韓又搞了個“自由之盾”軍演,模擬實戰(zhàn),艦船、坦克、戰(zhàn)機全上陣,氣勢洶洶。朝鮮外務省跳出來罵,說這是“戰(zhàn)爭前奏”。同月,他們放出核潛艇建造的畫面,告訴大家:別惹我,我手里家伙多著呢。
美韓“自由之盾”演習剛結(jié)束,朝鮮就測試了新型防空導彈系統(tǒng)。金與正出來放話,說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訪韓是挑釁,朝鮮發(fā)展核武是正當防衛(wèi)。這次試射不光是秀技術,也是給日韓敲警鐘:你們防控再好,也擋不住我。
這些動作都圍繞一個核心:嚇唬美國,威脅日韓。朝鮮知道自己底子薄,經(jīng)濟差,經(jīng)不起大戰(zhàn),但手里有核武器和導彈,就能讓對手投鼠忌器。
這套“最好防御是進攻”的策略,短期來看還真管用。美國不敢隨便動手,日本韓國整天提心吊膽,朝鮮靠著核武和導彈硬是給自己爭取了生存空間。但長遠看,這路子也有不少坑。
對美國來說,朝鮮的洲際導彈雖然不成熟,但畢竟是個隱患,誰也不想賭一把試試能不能打到本土。對日韓,威脅就更直接了,首爾和東京的命門都在朝鮮射程內(nèi)。2023年那顆偵察衛(wèi)星一發(fā)射,日韓立馬緊張起來,證明朝鮮的牌還是能唬住人的。
但這策略也有大問題。首先,技術上不保險。導彈要是沒打準,或者被反導系統(tǒng)攔了,威懾力就得打折扣。其次,國際社會不待見,制裁越來越狠,朝鮮經(jīng)濟本來就差,再這么折騰下去日子更不好過。最要命的是,稍微算錯一步,比如導彈試射被誤判成攻擊,那就可能擦槍走火,直接把半島拖進大戰(zhàn)。
2025年初,半島局勢看著挺嚇人,但也有緩和的苗頭。韓國提出跟朝鮮談談,5月15日在板門店開了個峰會,簽了《板門店協(xié)議》,說好停火、建溝通渠道,還想簽和平條約把朝鮮戰(zhàn)爭正式了結(jié)。這事兒算是個突破,說明朝鮮也知道光靠硬來不是長久之計。
6月20日,金正恩跑去新加坡跟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開了第二次美朝峰會,談了個初步協(xié)議:朝鮮凍結(jié)核試驗和導彈試射,拆寧邊核設施,美國松點制裁,再給點經(jīng)濟援助。金正恩回去后還搞了個全國講話,說要把重心轉(zhuǎn)向經(jīng)濟。這話聽著挺靠譜,畢竟老靠嚇唬人吃飯,肚子還是填不飽。
未來幾年,朝鮮要是真能搞點經(jīng)濟改革,弄幾個經(jīng)濟特區(qū),吸引點外資,日子可能會好過點。但這路不好走,制裁還在,內(nèi)部阻力也不小。金正恩得在保政權和搞經(jīng)濟之間找平衡,能不能成還得看他怎么玩。
朝鮮這套“最好防御是進攻”的玩法,短期內(nèi)確實給自己撐起了保護傘。打不贏美國沒關系,拿日韓當籌碼也能讓美國頭疼。
但長遠看,還是得靠經(jīng)濟和外交解決問題。國際社會也別光盯著制裁,多想想怎么幫半島消停下來,大家都圖個安生。
朝鮮這路子,接地氣地說,就是“手里攥著刀,心里想著飯”。刀能防身,但飯才能活命。金正恩這家伙,接下來幾年咋選,咱們都盯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