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于2006年離世,讓無數觀眾表示惋惜。
他推動了相聲的改革,將相聲更接地氣地為觀眾所展現。
但就是有著這樣的成就,馬季直到去世都沒獲得相聲大師的稱號。
了解緣由后才知道有人在背后作梗。
思想不同
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電視被普及,大家也有了消遣的新方式。
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大師,也將表演從線下搬上了線上,帶動著相聲的發展。
而他們的年齡也大了,只是為相聲界打開了新的大門,真正推廣的則是小輩。
侯寶林的徒弟馬季就能把握住當時的機會,他帶著姜昆、馮鞏等人在電視機上大放異彩。
其中84年的《宇宙牌香煙》、87年的《五宮爭功》最為受歡迎。
而這種接地氣的、迎合觀眾審美的表演方式,贏得了許多掌聲。
畢竟留精華、去糟粕在任何行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因素。
反觀侯寶林另一位徒弟也是兒子的侯耀文,就沒有馬季這么會的變通了。
侯耀文非常看重傳統相聲,不管是穿著還是說學逗唱的基本功,都是相聲的根。
他始終對馬季對相聲的“改革”、走潮流的方式不認可。
他認為馬季的作品和表演方式太過娛樂化,丟失了相聲文化的傳統,如教育意義、藝術造詣等。
不僅僅是對相聲有著不一樣的想法,私下里兩人也有著說不清的誤會。
1993年侯寶林病重,馬季前往探望時,侯寶林將相聲的大旗托給了馬季。
而侯寶林去世后,馬季并沒有完成侯寶林的期望,反而是自顧自說賺的盆滿缽滿。
馬季帶徒弟、搞團隊,事業是節節高升,這也讓侯耀文心里不痛快了。
認為馬季將父親的話當做了耳邊風,這也加深了二人的刻板印象。
甚至作為侯寶林的徒弟,他公然在馬三立的晚會上說著:“相聲就是馬三立”的話。
這也讓作為兒子的侯耀文聽的是內心五味雜陳,感覺就像是“樹倒猢猻散”。
而作為同門的二人,卻“不同心”。
同門
1934年馬季出生在北京,家里的貧窮讓他早早懂事。
他的同學是常連安的親戚,于是平常就會到常家相聲里蹭著免費的相聲聽。
這也讓他對相聲有了啟蒙,后來他自編了許多相聲的劇本,有批評聲也有贊賞聲。
馬季在1956年,憑借著《都不冤枉》獲得了相聲全國冠軍。
他的出色表演深得貴人的賞識。
在侯寶林和劉寶瑞的推薦下,他加入了中央廣播文工團工作。
要說馬季的師傅并不是侯寶林一人,還有劉寶瑞、郭啟儒和郭全寶。
但侯寶林是責任老師,馬季也算是侯寶林的門下了。
反觀侯耀文和馬季有著截然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生活也是分歧的一環。
1948年侯耀文出生在北京,是侯寶林的三兒子。
從小他的生活就十分愜意不愁吃喝,說是“少爺”也不為過。
侯寶林也十分喜歡這個兒子,從小便教他學習相聲,12歲時他就登臺演出。
1956年,他進入了鐵路文工團,將父親教的相聲說的是有模有樣。
自此二人就算的上同門師兄弟,馬季比侯耀文大了14歲,平常也十分照顧他。
但由于兩人的工作關系,師兄弟竟成為了“競爭對手”。
從同門師兄到不同的工作單位,讓兩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二人對相聲藝術的看法就此分道揚鑣。
2006年12月,馬季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
而馬季的徒弟姜昆、馮鞏要為老師爭取“相聲大師”的名號。
反觀做為同門師兄的侯耀文竟明確表示,馬季還算不上相聲大師。
甚至說出了:“很遺憾馬季沒有承擔起責任”,這也讓在場的人議論紛紛。
侯耀文為何會對同門師兄說出這種話呢?
責任和擔當
面對記者的提問,侯耀文還列出了成為相聲大師的5項硬性標準:1要有獨立的創作和改編的劇本能力;2要有獨特和穩定的表演能力;3要有較強的理論水平;4要有培養弟子的教育能力;5要有對行業問題有獨特見解和批評能力。
侯耀文認為馬季雖然在表演創作和推廣上有突出的貢獻。
但未能在藝術傳承、和行業領導上發揮最重要的作用。
在面對相聲“群龍無首”時,作為對相聲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竟沒有擔當的責任。
當這些話從侯耀文口中說出時,相聲界也分為了兩派人物。
一邊覺得侯耀文說的沒錯,相聲界確實少了一位能統領全局的人。
另一邊則覺得馬季將相聲做的改革讓觀眾更喜歡相聲,推動相聲的發展貢獻還不夠大?
有一說一馬季的貢獻確實大,他的推動,算是強行給相聲做了“續命”。
但他去世后,徒弟們也受他的影響,開始各干各的,并未將相聲圈擰成一股繩。
侯耀文心里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并不如師兄馬季,可他心里急。
畢竟馬季并未將“責任”的大旗扛起,他的徒弟們也沒有這個覺悟。
這也讓當時的相聲界,進入了“見不到光”時代。
他如果能早點有這些覺悟,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或許相聲就不會散。
直到2007年,侯耀文離后相聲界更是亂。
甚至出現了不少低俗、臟話等表演,一度被觀眾們反感。
好在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的出現,他扛起了侯耀文的教誨。
帶領著德云社為相聲打開了光明的道路,侯耀文在天之靈也能欣慰了。
而侯耀文的言論,延緩了馬季的相聲大師的名號。
但馬季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最后他還是獲得了相聲大師的稱號。
結語:
侯耀文和馬季都沒有錯,如果兩人可以結合,相聲的發展也不會跌入谷底。
畢竟馬季的魄力和改革和侯耀文遵守傳統的底線,都是相聲所需要的。
對此您對侯耀文和馬季這件事有啥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相聲——侯耀文——馬季
央視國際:侯耀文不認馬季是“老大” 列出大師標準
環球在線:相聲大師馬季辭世?生平——50年曲藝人生嬉笑怒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