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交車輛平穩駛過,
路邊的花朵在風中輕輕搖曳。
在南崗區一曼街上,
趙一曼烈士的雕像
在晨光中愈發肅穆。
行人駐足,
凝視著烈士的雕像,
仿佛在與那段崢嶸歲月對話。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勝利8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
當人們再次踏上一曼街,
感受到的不僅是如今的寧靜與祥和,
更是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
留下的深刻印記。
一曼街位于南崗區北部,東北起文廟街,西南至霽虹街。區段長2375米,寬21至2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街路于1915年形成,原稱山街、石山街,1946年為紀念抗日英雄趙一曼而更名為“一曼街”,沿用至今。
趙一曼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她曾入私塾學習,成績良好。“五四”運動后,她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趙一曼毅然離開封建家庭,參加革命,當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同時擔任宜賓婦聯和學聯黨團書記。1932年春,黨中央派趙一曼到東北抗日前線。先到奉天,同年秋到哈爾濱就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和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她經常活動于老巴奪煙廠(位于一曼街上)和電車廠。1933年4月,她親自到電車廠指導工人大罷工,使全市電車一律停駛,迫使日偽當局答應了罷工條件,罷工取得勝利。
1934年春,哈爾濱黨組織遭破壞,趙一曼被黨組織派駐珠河縣(今尚志市)開展抗日游擊區工作,1935年11月15日、22日兩次遭敵襲擊,大腿骨、手腳部位受傷,不幸被俘。被捕后,趙一曼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現東北烈士紀念館),敵人使用各種酷刑,皮鞭子抽、竹簽釘入指甲,都未能從她口中逼出半句口供。后來由于趙一曼的傷處化膿嚴重,敵人不得不把她送進市第一醫院監視治療(現哈醫大一院住院處院內,位于一曼街區域)。看守警察董憲勛、女護士韓永義,都是有正義感的青年,趙一曼向他們講述抗聯斗爭事跡和革命道理,使他們逐漸由同情、羨慕到決心參加抗聯隊伍。1936年6月28日,經過周密準備,他們勝利逃出哈爾濱,但不幸又被敵人追上抓回。抓回后,敵人反復提審一個月,趙一曼受盡酷刑,答復的始終是“不知道”三個字。1936年8月3日趙一曼在珠河小門處刑場英勇就義,時年31歲。
上世紀90年代,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在一曼街東北烈士紀念館對面三角地修建了一曼廣場,豎立了趙一曼烈士塑像,供人敬仰。每當清晨,老人們在這里健身強體,青年人在這里習文攻讀。面對塑像的人民也將永遠不會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共和國基石。“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這是郭沫若先生的詩句,他表達了我國億萬人民對趙一曼烈士的永遠懷念之情。
80載光陰流轉,一曼街早已成為一座流動的精神紀念館,成為當下人們勇毅前行的精神底氣。站在這里,人們深知:80年前的勝利榮光未褪色,英雄的精神正激勵著每一個人,在和平年代書寫新的篇章。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李佳琪
“哈報手機記者”:完美的
編輯:馬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