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7月20日電(記者孫鵬程、唐成卓)在長春市中心,有一個承載著城市重要歷史與文化記憶的廣場——人民廣場。隨著長春地鐵人民廣場站D口處的地下通道即將開通,人民廣場也將于21日上午8點正式對外開放。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長春市人民廣場。新華社記者唐成卓 攝
2003年,出于交通安全的考慮,長春人民廣場實施封閉管理。20余年時間過去,人民廣場即將再次迎來市民游客的訪問,近距離接觸蘇軍烈士紀念塔等廣場內重要的吉林省歷史文物。
據了解,4月26日起,長春軌道交通集團開始了人民廣場軌道交通連接通道工程的施工。這一地下通道位于人民廣場北側,與長春地鐵1號線人民廣場站的D出入口相連,長度為78米,通道內總寬4.1米,使人們可以通過地下通道步行到達人民廣場。
在地下通道建設過程中,施工隊伍克服地質條件復雜、交通繁忙、施工場地小等困難,出入口處采用明挖法施工,過環島路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歷時86天完成建設任務。“我們厲行節儉,地下通道的地面和墻面只保留了混凝土原貌原色,看似簡約,但能夠保證安全通行。”長春軌道交通集團技術部經理王伯冠介紹。
與地下通道施工同步進行的,是人民廣場綠化美化專項工作。為迎接人民廣場時隔多年重新對外開放,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從彩化種植、綠化種植補植、喬灌木修剪、綠地整理、基礎設施維修等方面開展工作。
三角梅、月季、一品紅、大花海棠、美女櫻……步入修葺一新的人民廣場,鮮花環繞,綠樹成蔭。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綠化中心主任惠大東介紹,這次人民廣場綠化美化專項工作,共栽植花卉約115000株,鋪種草坪5300平方米,整理綠地11500平方米;此外,還維修廣場內方磚約230平方米、更換廣場外側花池文化石36平方米等。
“我們根據人民廣場內的植物情況,開展了大樹復壯、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還將隨時換植應季景觀花卉,為的是讓來到這里的四方賓朋感受到長春的綠意盎然,感受到人民廣場的文化底蘊。” 惠大東說。
人民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當時,日本侵略者在長春設置了大同廣場(即今天的人民廣場)作為交通中心;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這里樹立起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緬懷為支援東北人民抗擊侵略者而英勇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長春市人民廣場一隅。新華社記者唐成卓 攝
適逢人民廣場重新開放,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也完成修繕工作。這是一座花崗巖質地實心塔,高27.75米,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是吉林省省級文物和長春市地標性建筑。據介紹,本次修繕主要是對紀念塔的塔頂飛機模型、塔身石材、塔柱矮墻、塔座地面及臺階進行了修繕,并在紀念塔外圍新安裝了監控設施,展示其莊嚴風貌。
在人民廣場,既能游覽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標志性建筑,也能體驗休閑的美好生活。從通往人民廣場的地下通道里出來,就看到了一家裝修精致的“人民咖啡館”。這個坐落在人民廣場里的以人民為名的咖啡館,將成為人民廣場的一張新名片。
可以隨著溫度升高而呈現不同字樣的咖啡杯套、咖啡上方精致的拉花圖案、各式各樣的長春文創產品……人民咖啡館已經準備好迎接市民的光顧。“這家咖啡館由長春文旅集團打造,是吉林省首店,堅持‘人民咖啡,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人們通過在這里品嘗一杯咖啡,可以感悟長春歷史文化、享受慢生活。”人民咖啡館店員喬駿豪介紹。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長春市人民廣場內的人民咖啡館。新華社記者唐成卓 攝
一條通道,聯通古今,賡續文脈。人民廣場對外開放后,行人可以從地鐵站經過地下通道直達廣場中心瞻仰、觀摩蘇軍烈士紀念塔等歷史文物,顯著縮短通行時間。與此同時,這將減少地面交通干擾,緩解高峰時段人流壓力,實現地下交通網絡有效銜接,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體驗。
我們期待,人民廣場將成為長春市民參觀、休閑的好去處,也成為各地游客深入了解長春和東北地區歷史文化的一扇窗。
來源:新華社
初審:王偉光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