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上突然跳出“脂肪肝”三個字時,你是不是也犯過嘀咕:身上沒疼沒癢的,這病能有多嚴重?
不少人覺得,脂肪肝頂多算身體給的“善意提醒”,不用太當回事。可事實是,這種“不痛不癢”的毛病,正在悄悄成為埋在身體里的“定時炸彈”。
如今,脂肪肝(全稱為“脂肪性肝病”)早已不是少數人的問題——它已經成了全球最常見的肝病,在我國成年人里,每3個人就可能有1個受它困擾,連孩子都沒能幸免。更讓人在意的是,它從不按“常理”出牌:有人明明不胖,體檢卻查出了脂肪肝;有人覺得“少喝點酒沒事”,卻不知酒精正悄悄加速肝臟的病變。
千萬別被“沒感覺”騙了。肝臟是個“沉默的勞模”,早期出問題時很少喊疼,但等它真的“喊救命”時,可能已經從簡單的脂肪堆積,發展成了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這悄無聲息的脂肪肝,到底藏著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肖躍 主治醫師
遵化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青年委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青年委員
脂肪肝是啥?怎么形成的?
脂肪肝的形成,更像一場多線作戰的“肝臟保衛戰”——看似悄無聲息,實則步步驚心。
醫學上常用“多重平行打擊”來描述這個過程:遺傳基因悄悄埋下隱患,生活習慣、環境變化又不斷添柴加火。這些因素湊在一起,會先打亂身體的代謝節奏,讓細胞對胰島素變得“不敏感”(也就是胰島素抵抗)。這就像代謝系統的“信號燈”出了故障,導致脂肪分解變快,大量游離脂肪酸趁機涌入血液,最終都涌向了肝臟。
肝臟本是處理脂肪的“加工廠”,但當游離脂肪酸多到超出它的處理能力,就會像沒及時清運的垃圾一樣堆積起來,形成肝脂肪變性。更麻煩的是,這些堆積的脂肪并非“安分守己”,它們會釋放出“脂毒性”,破壞肝細胞里的“生產線”——內質網負責蛋白質加工,線粒體負責能量供應,一旦它們出故障,就會引發“氧化應激”,像細胞里燃起的小火苗,不斷灼傷肝臟。
與此同時,腸道里的菌群也會來“搗亂”。菌群失衡會破壞腸道的“保護屏障”,讓細菌或它們的代謝產物(比如脂多糖)趁機鉆進血液,順著血管直抵肝臟。這些“不速之客”會激起強烈的炎癥反應,而炎癥就像持續的“暴雨”,不斷沖刷肝細胞,導致細胞死亡、纖維組織增生。
從脂肪堆積到炎癥反復,再到腸道菌群的推波助瀾,這些因素層層疊加,讓肝臟在不知不覺中從“輕度脂肪超標”,慢慢滑向更嚴重的病變。
脂肪肝發展的核心,是身體出現了“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就像代謝的“調節器”,本來能指揮細胞好好利用糖分、控制脂肪分解。可一旦出現抵抗,細胞就像“聽不見指令”,多余的脂肪會不斷從脂肪細胞里跑出來,最后都堆到肝臟里。這時候,身體里幫著抑制脂肪堆積的物質會減少,促進脂肪堆積的物質會增多,相當于給肝臟的脂肪“添磚加瓦”,讓脂肪越堆越多。
更麻煩的是,胰島素抵抗還會攪亂腸道里的菌群,菌群失衡導致炎癥又會讓胰島素抵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胰島素抵抗就是那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抓住它,就能明白脂肪肝發展的核心邏輯。
這種不痛不癢的疾病需要治療嗎?
目前HCC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3大病因,而脂肪肝促進其迅速出現。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見的死因,即使肝移植前控制了相關并發癥,肝移植后發生心血管疾病和MASH的風險仍較高。因此,及時控制脂肪肝的進展相當重要。
那么,這種無癥狀的疾病需要怎么治療呢?
1.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仍是治療脂肪肝的一線方法,主要包括飲食和運動,從而減輕體質量。多項研究顯示,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減輕體質量、降低血清肝酶水平、改善肝臟脂肪變性和纖維化,降低門靜脈壓力。與單純運動相比,飲食和運動相結合可顯著降低肝內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2. 飲食
對脂肪肝患者來說,目前研究最多、也被多數指南推薦的是地中海飲食。這種吃法的關鍵是多吃橄欖油、新鮮蔬菜、水果、堅果、全谷物、豆類和魚蝦,同時少吃紅肉(尤其是香腸、培根這類加工肉)、添加糖(像含果糖的甜食要格外注意)、白面包等精制碳水,以及肥肉等飽和脂肪酸多的食物。
選這些升糖慢的食物,能幫著減少肝臟里的脂肪堆積,減輕炎癥和肝臟的硬化傾向,讓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更靈敏,還能降低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對減重也有幫助。
3. 運動
體重減輕5%,能減少MASH患者肝臟里的脂肪堆積;減輕7%,MASH的癥狀就能消失;減輕10%,可改善肝臟纖維化或讓病情穩定。運動是減少肝內脂肪的好辦法,2022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更新的指南建議,脂肪肝患者每周做15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研究也證實,這兩種運動能幫肝臟 “動員” 脂肪。
如今脂肪肝越來越常見,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小,給醫療和經濟帶來不小壓力。雖然對它的研究讓新藥研發有了進展,但目前還沒有獲批的特效藥,改善生活方式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未來,消化內科、肝膽外科等多學科聯手研究,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Chalasani N, Younossi Z, Lavine JE,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actice guidance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Hepatology. 2018;67(1):328-357.
[2] 郭亮,湯其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 2018, 30(11):8.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EASO). EASL-EASD-EAS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J Hepatol. 2024 Sep;81(3):492-542.
[4] Izzy M, VanWagner LB, Lee SS, Altieri M, Angirekula M, Watt KD.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Curr Opin Organ Transplant. 201;24(2):148-155.
作者:肖躍 遵化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