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城市還未完全蘇醒,翁世國已系上圍裙,在飯店的廚房里開始一天的忙碌。案板上的節奏與十幾年前他第一次伸出臂膀時的脈搏如此相似——那是2012年3月14日,這位退役軍人完成人生首次獻血的日子。如今,他的獻血記錄已累計47000毫升,相當于十個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而這份滾燙的堅持,正從灶臺蔓延到更廣闊的生命場域。
迷彩服換成廚師服,軍營的號角化作后廚的灶火,但翁世國骨子里的軍人血性從未改變。一沓沓獻血證,密密麻麻的印章組成特殊的“行軍圖”:幾乎每半個月獻一次血小板。翁世國曾先后榮獲2012至201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18至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20至2022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而這些榮譽都是“行軍圖”中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以前都是我去幫助別人,現在輪到我的家人需要幫助,心里真的很焦急。”翁世國說,盡管自己曾多次獻血,但血庫資源緊張,二叔當時手術需要血液幾乎所有可以獻血的親戚都獻了。看到二叔手術成功,自己也松了口氣,也更加意識到血液的重要。
“爸 ,我今天在學校里獻血了。”在翁世國影響下,自己的大女兒也開始加入獻血隊伍。“我很驕傲她也加入到獻血隊伍當中。”翁世國回想起自己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激動,當時很想到女兒身邊,見證女兒這次有意義的成長。
47000毫升不僅是數字,更是一個普通人用生命刻度丈量出的愛心軌跡。正如翁士國說的:“我的血能繼續流淌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最好的歸宿。”在這個追求即時回報的時代,翁士國用十三年百次獻血告訴我們:真正的英雄主義,是把平凡善舉重復成永恒的光亮。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 姜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