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
阜陽人為啥都愛往這些地方跑?
室外高溫炙烤大地
室內清涼靜心閱讀、觸摸歷史
這個夏天
市圖書館、博物館等
文化場館“持續火熱”
儼然成為阜陽市民避暑納涼的“寶藏地”
上午9點
記者來到阜陽市圖書館
此時距開館僅過去40分鐘
館內各區域已坐滿閱讀的市民
市民王子彤說:“這里環境整潔舒適,桌椅擺放有序,燈光柔和,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效率比在家高很多。”
暑期幾乎每天都來到市圖書館“打卡”的市民趙爽說:“尤其周末,來學習的人特別多,我都是提前規劃好時間趕過來。”
為順應暑期旺盛的閱讀需求,市圖書館將開館時間從原本的上午9點提前至8點20分,并推出“‘暑’有所學”青少年公益培訓課、《少兒畫王》互動等60多場閱讀推廣活動,預約報名持續火爆。
阜陽市圖書館宣傳輔導部主任王小倩介紹,暑期以來,市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達6000余人次,周末日接待量更是接近9000人次,借閱量達到39207本。“我們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館內讀書氛圍的帶動下,能夠靜下心來,感受閱讀的快樂。”
若說圖書館是心靈的棲息地
博物館便是穿越時空的窗口
下午3點,室外高溫難耐
市博物館展廳內卻靜謐清涼、客流如織
無論是稚嫩孩童,還是白發老人
駐足于玻璃展柜前
或凝視精美的文物
或聆聽志愿者生動解說
在納涼的同時與歷史展開跨越千年的對話
市民王京鑫說:“市博物館蘊含著我們阜陽的特色文化,既能增長見識,也能通過參觀更好地了解家鄉。”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除做好基本陳列展覽免費開放外,市博物館還抓住暑期入館人流高峰,推出紅色風車、畫草帽、神奇寶貝貝殼展、暑期蹲蹲樂等20多場專項體驗活動,讓參觀者在互動中感受文化魅力。
10余名“阜博紅”志愿者穿梭于展廳各處,隨時為觀眾講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冰冷的展品變得鮮活生動。
“暑假走進市博物館的展廳,不僅能看到許多從阜陽地區出土的文物,還能看到融合數字技術和媒體制作的AR展示,讓文物‘活’起來,這讓我對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市民戚永勤說。
阜陽市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高影介紹,相較平時,暑期來館參觀的人流量明顯提升,特別是周末兩天,入館人數更多。“我們利用XR技術,讓文物動起來,使參觀者可以沉浸式體驗歷史。同時,我們推出豐富的文創產品和10余場公益課堂,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并愛上博物館。”
從圖書館的墨香氤氳到博物館的古今對話
阜陽的文化場館
正以獨特的“清涼吸引力”
讓“文化納涼”
成為這個夏天最“city"的打開方式
高溫被隔絕在窗外
知識與歷史的滋養悄然發生
為市民的暑期生活
增添了一抹厚重而清涼的底色
記 者 | 鄭陽陳都 武梓鈺
編 輯 | 劉超然
審 核 | 張凱培 任秉文
來 源 | 阜陽新聞聯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