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機器人在展臺實現自主跟隨觀眾手持繡球與機器人互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蕊 攝未上市機型在展臺上亮相手掌大的桌面端AI計算機DGX Spark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宏 攝
7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現場看到,在英偉達展臺,智平方Alpha Bot 2、加速進化的加速T1、天工2.0、銀河通用Galbot(G1)依次展出。一只身披獅子服的四足機器人在無遙控操縱的情況下實現自主跟隨,引來不少觀眾拍照互動。
此外,英偉達展臺還展出了尚未上市的桌面AI(人工智能)計算機,引得不少觀眾駐足。
今年上半年,具身機器人概念備受關注。不過,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在機器人比賽中,還是在各大論壇活動現場,具身機器人身邊總會出現操縱遙控器的工作人員。具身機器人要想在現實環境中穩定運行,似乎還無法脫離遙控指令。
在鏈博會現場,記者注意到,一只身披獅子服的四足機器人卻能在無遙控操縱的情況下實現自主跟隨。
樞途科技創始人、CEO卓羽在現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主跟隨功能由算法驅動實現,以具身機器人作為硬件平臺,集成自主開發的算法系統,使其具備環境感知、人類行為識別及自主決策能力。當攝像頭對準機器狗時,其可識別視覺信號并自主向鏡頭方向移動;當接收到人類問候動作時,機器人能夠識別交互意圖并主動給予回應。
不少觀眾手持繡球上臺與機器人互動,而隨著繡球的位移,機器人可以迅速實現方向轉換,并實現自主跟隨。
談及機器人比賽中使用遙控器操縱的問題,他表示:“這些比賽非常有意義,體現了機器人運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雖然現在還是用遙控的方式,因為戶外環境復雜,若要機器人自主識別跑道、路線確實有難度。但是在格斗大賽中,機器人摔倒后能夠自己爬起來,這是非常大的技術突破。現階段,運控能力及感知決策能力的提升是齊頭并進的。”
他認為,能否脫離遙控器實現自主跟隨,核心要看任務的難度和環境的復雜性。
談及具身智能當前的痛點,卓羽表示,最大的痛點在于訓練數據極度匱乏。與文本大模型可直接利用互聯網海量語料不同,具身智能所需數據根植于物理世界,當前還比較依賴高成本的人工現場采集。樞途科技實現的技術突破是通過將互聯網視頻做3D重建,提取具身智能訓練數據。破解數據瓶頸是具身智能行業從業企業共同的目標,相信在視頻采集、真機采集和合成數據的共同推動下,具身智能機器人將具備更強的場景作業能力,在千行百業打造新質生產力。
在英偉達展臺,一臺只有手掌大的桌面端AI計算機DGX Spark引得不少觀眾駐足。電視屏幕上播放著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對該機型的講解,觀眾一邊聽講解,一邊對照著說明書研究機器,并不時與同行者交流看法。
一名觀眾告訴記者,他平常從事的工作與AI計算機相關,對這臺機器很感興趣。與之前從發布會上了解的信息相比,現場看到這臺機器,給他最大的感觸是比想象中更小。
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有不少客戶詢問該機型,不過該機型要等到九十月份才能正式上市。
工作人員表示,該機型是為開發者量身定做的桌面端AI推理和微調計算機。未來如果作為家庭的智慧大腦,實現智能家居的定制化指令操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