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賴清德人還沒離開臺島,但動靜已經(jīng)搞得滿城風雨。按臺媒透露,賴清德打算在8月上旬竄訪巴拉圭、伯利茲、危地馬拉這幾個所謂“友邦”,并借機“過境”紐約和達拉斯,炒作所謂的“臺美關系”。
但說白了,這套竄訪的老把戲,已經(jīng)沒有多少新鮮感,更沒有實際意義。賴清德嘴上說是“過境”,實際上是想借美國平臺宣示“存在感”,搞所謂“臺獨”動作,順便做政治大內宣,為年底島內罷免潮升溫降火。
7月17號,臺防務部門自己都承認了,從16號早上6點到17號早上6點,一共偵獲58架次解放軍飛機、9艘軍艦和1艘公務船在臺海周邊轉悠。這可是自7月1號那次53架次之后,又一次突破50架次的"侵擾"。
更讓島內坐不住的是,這回解放軍戰(zhàn)機有45架次直接穿過了所謂"中線"。啥叫"中線"?那都是老蔣那時候畫在地圖上的虛線,咱們從來就沒承認過。現(xiàn)在解放軍戰(zhàn)機說穿就穿,跟串門似的,明擺著告訴某些人:別玩虛的,真本事在這兒擺著呢。
經(jīng)濟的造血功能一旦受損,政治舞臺上的表演就顯得格外虛張聲勢。以賴清德為首的執(zhí)政團隊,顯然沒打算給局勢降溫,反而策劃了一場精心包裝的“出訪”。名義上,目的地是遠在中南美洲的巴拉圭,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戲肉,是那段“過境”美國的行程。
這趟行程與其說是外交突破,不如說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賭博。賭注就是能在美國領土上停留時,換來華盛頓某種形式的“禮遇”和背書,好對內有所交代。
但問題在于,當前的國際環(huán)境早已不同于四五年前。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美之間圍繞經(jīng)貿(mào)、南海、AI、芯片的博弈已進入深水區(qū)。
臺灣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越是表現(xiàn)得“靠近美國”,就越有可能成為博弈棋盤上的犧牲品。
而賴清德本人,他從臺南市長時期就以“務實臺獨工作者”身份自居,其多次對外言論都透露出“謀求臺灣地位正常化”的傾向。由此可見,賴清德是在對大陸進行挑釁。
據(jù)臺媒“中時新聞網(wǎng)”消息,臺“防務部門”通報稱,自7月16日上午7時左右起,偵測到殲-16、空警-500等大陸多型軍機與無人機共計58架次進入臺海周邊活動,其中28架次越過所謂“臺海中線”及延伸線,進入海峽中部及臺島西南空域,并與海軍艦艇聯(lián)合進行戰(zhàn)備巡航。
按照“中時新聞網(wǎng)”發(fā)布報道的時間可以知道,解放軍完成上述巡臺任務共計用時不到5個小時,由此可以看出一個重要信息,大陸方面對臺部署已經(jīng)非常完善,數(shù)個小時內就能集結力量完成對臺島的包圍巡航,如此迅速的節(jié)奏怎么能不令民進黨當局緊張。
面對解放軍如此強度的軍演,就在昨天,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日本政府近年來一直對日本企業(yè)傳達一個信息:若臺海有沖突,日本企業(yè)必須自己承擔保護員工的責任、自己面對撤僑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臺海爆發(fā)沖突,你們只能靠自己。”
嘴上喊著“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兄弟我為你兩肋插刀。私下里卻對自己企業(yè)說“你們只能靠自己”,是大難臨頭,你自己想辦法飛。這堪稱2025年,最精彩、也最無恥的“口嫌體正直”。
賴清德的日子并不好過。島內民調支持率跌破四成紅線,苦心推出的“團結十講”應者寥寥,就連勘災現(xiàn)場,都能被民眾當面嗆聲。
內政失分,外交就得“找補”。于是,一場看似風光的“出訪”被提上日程——借道美國,訪問巴拉圭等所謂“友邦”。
這趟行程的核心,不在終點,而在“過境”的紐約和達拉斯。賴清德團隊希望借此登上美國搭建的舞臺,向世界宣示“存在感”,更重要的,是向島內民眾展示自己有能力搞定華盛頓。
這張“門票”的代價,可能超乎想象。島內輿論早已傳得沸沸揚揚,為了換取美方的“接待”,臺灣可能要動用資金購買波音客機、投資美國基建,甚至加碼臺積電在美的投資。
這筆被譏諷為“史上最貴過路費”的交易,已讓超過六成的臺灣民眾感到厭倦。他們不明白,為何要耗費巨資,去換一場前途未卜的政治秀。
日本政府一邊高喊“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一邊卻早已私下通知在臺日企:一旦開戰(zhàn),請自行準備撤離,政府不會提供救援。
這并非危言聳聽。從2022年開始,許多在臺大型日企就已經(jīng)在進行年度模擬撤離演練。政治上的“情誼”,在真金白銀的風險面前,顯得如此蒼白。
資本的寒流,遠不止于此。有預測直指,明年第二季度,臺灣的外資投資額可能斷崖式下跌近四成。臺北高端百貨里,兩家日本知名品牌的悄然撤柜,只是這股寒流中的一朵浪花。
來自對岸的經(jīng)濟壓力也愈發(fā)精準。國臺辦點名制裁86家有“臺獨”背景的臺企,直接沖擊了臺灣的電子和機械等支柱產(chǎn)業(yè)的出口。
如果說資本的反應是無聲的,那軍事層面的較量,則已是鑼鼓喧天。
解放軍的繞島巡航,早已不是新聞,而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新常態(tài)”。數(shù)十架軍機、近十艘軍艦組成的編隊,在臺灣周邊畫出合圍之勢,時機上更常常與臺軍的“漢光演習”重疊,針鋒相對的意味不言而喻。
更關鍵的變化在于,演訓的劇本正在升級。解放軍的演練科目,已從單純的武力展示,悄然升級為模擬封鎖臺灣的能源進口航道。
“封港困臺”——這四個字背后,是清晰的戰(zhàn)略意圖:一旦攤牌,就迅速切斷臺灣的外部輸血管道,避免陷入任何形式的持久戰(zhàn)。
北京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說得不能再明白。大陸國防部發(fā)言人明確表示,對臺軍事壓力的“旋鈕”,只會繼續(xù)擰緊,沒有上限。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有的是時間和耐心,通過持續(xù)、系統(tǒng)性的壓力,來重塑臺海的最終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