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居民隨口問了一句“這幾天怎么一直沒看見菊花”,楊浦區江浦路街道遼源花苑小區的居民和居委干部都沒想到,天天勤勤懇懇在小區里做保潔的張菊花因為腫瘤住進了醫院ICU搶救,而和她一起做保潔的愛人老劉竟然一天都沒耽誤工作,每天還是神色平靜地把小區打掃得干干凈凈。聽說這對勤勞的保潔夫妻突遭變故,小區居民和居委干部都坐不住了,短短幾天,大家自發籌集的三萬元善款就交到了專門趕到上海照顧母親的兒子小劉手中,他意外又感動得連連給居委干部鞠躬。這幾天,張菊花的意識漸漸恢復,居民們的愛心依然在繼續,陸續又有捐款交到居委。居民袁雪芬說:“看到菊花生病了,鄰居肯定都要出一份力幫一幫,捐款也是對菊花的感謝,感謝他們對小區環境做出的貢獻?!?/p>
張阿姨在ICU已經住了一段日子。均五環居民區黨總支供圖
說起張菊花和老劉夫妻倆,遼源花苑小區的居民和居委干部就沒有不稱贊的。五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虞凈說,2018年,居民區的三個小區進行“一脈三園”改造,合并為遼源花苑,從那時開始,他們夫妻倆就來到了有416戶居民、建筑面積為2.49萬平方米的遼源花苑?!耙幻}三園”改造給社區硬件帶來了變化,而老劉夫妻倆的勤勉則讓小區始終保持著整潔的環境。
老劉每天依然神色不變地在小區打掃衛生。
夫妻倆是怎么勤勤懇懇干保潔的?居委干部和居民都是見證者,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看見他們在打掃衛生,晚上下班回來的時候還是看見他們在打掃”“掃帚畚箕就像是‘粘’在了他們身上,整天不是在掃地就是在整理垃圾”“無論酷暑寒冬,都能看到他們在干活”“雖然保潔只有他們兩個人,但是小區里總是感覺干干凈凈的,全靠他們倆的功勞”“‘一脈三園’改造前,小區環境并不算干凈,特別是其中有的老小區居民素質不高,亂丟垃圾、高空拋物都是家常便飯,現在小區打掃得干干凈凈,再加上有志愿者引導,居民素質也提高了”……
居委會公示首批善款已轉交家屬。
正是因為天天隨時隨地都能在小區里看到夫妻倆忙忙碌碌,所以,7月初的時候,有熟悉的居民首先發現了不同尋常的現象:好幾天沒看到張菊花的身影了。不過,因為老劉的神情和工作沒有一點變化,大家便也沒多想,只是隨口問了一句:“老劉,菊花去哪里了,怎么好幾天沒見到了?!边@一問才知道,原來,張菊花在小區里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后,因為腦瘤需要開顱手術,在手術后又轉入ICU,一直住在里面。更令人吃驚的是,為了不耽誤小區保潔,老劉竟然沒請假,也沒告訴物業公司,只是把兒子從安徽老家喊了過來照顧母親,自己還是在小區里堅持打掃,一個人干起了兩個人的活。
居民踴躍捐款。
知道真相,居民們大吃一驚。他們知道夫妻倆每月加起來才五六千元收入,現在剛住院就交了三萬多元,后續還不知道總共要花多少錢,這對夫妻倆來說,可謂是一筆巨款,所以,當即拿出錢來要捐給老劉,卻被老劉堅決推辭了。居民們不放心,又找到居委說了這件事,虞凈知道后建議發動募捐,和居委干部一起寫了一份倡議書,發在樓組微信群里,并準備打印張貼到各個樓棟里。出乎大家的意料,倡議書發進群里,不到半小時,就有居民拿著錢來到居委辦公室,陸陸續續又來了不少人,第一天就募集到兩三千元,一周不到的時間,就籌集到了三萬元。
虞凈和同事首先把這筆錢交到了小劉手中,后續,又有出差回來的居民和剛看到倡議書的居民來捐款,甚至還有附近小區的居民聽說后也來捐錢。上周四和上周五兩天,居委干部又收到了幾千元,他們統計了一下,參與募捐的家庭已有八九十戶,不少人都捐了1000元,有的年輕人還不愿意留下名字,寫的只是父母的名字,還說“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不管大小,都是一份愛心?!?/p>
虞凈說,收到這些捐款,居委干部都非常感動,過去是張阿姨在守護小區的環境,現在換成小區熱心鄰里來守護住進ICU的她?,F在,張阿姨有所好轉,漸漸有了意識,雖然不知道治病還要多久、最終要多少醫藥費,但是有了大家伙的關心,相信他們一定會渡過難關!
原標題:《以前是保潔張阿姨守護遼源花苑環境,現在換居民捐款三萬來守護住進ICU的她》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