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能量、清除血液毒素、生產重要蛋白質……肝臟是人體的“解毒中心”。然而,病毒性肝炎可能帶來肝硬化、肝癌等健康風險。
7月19日舉辦的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傳大會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動大會上,專家共議中國肝健康的守護藍圖,呼吁公眾也要增強保肝護肝的自我意識。
從新生兒開始 防住病毒性肝炎
“中國現在的技術條件和衛生服務,可以覆蓋保護每位新生兒不被乙肝病毒感染。”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王宇介紹,最新采樣調查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降至0.3%,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對西太區1%的指標要求。
曾經,乙肝患者在婚戀中遇到障礙,母親們總擔心新生兒受到意外感染。如今,全國孕產婦乙肝檢測率達95%以上,寶寶出生后第一時間接種疫苗,即使攜帶乙肝病毒的母親也能通過“阻斷”技術生下健康寶寶。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夏剛指出,我國因時因勢優化完善疫苗接種策略,規范推進疫苗接種,全國新生兒甲肝、乙肝疫苗報告首劑和全程接種率多年保持在高水平。
“堅持推進消除預防母嬰傳播措施,我國已接近消除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目標,病毒性肝炎新發感染數大幅減少,病毒性肝炎防治成效顯著。”他說。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群表示,我國還加強國際合作,在塞拉利昂等非洲國家推廣中國乙肝疫苗免疫預防經驗,為全球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路徑。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說,中國在肝炎防控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將兒童乙型肝炎感染率降低99%、普及疫苗接種、將肝炎服務納入初級保健及通過藥品集采削減藥品價格,這些舉措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早篩早發現 有效降低肝癌死亡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1-2030年)》為消除丙肝危害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國持續織密肝炎篩查網絡。
今年4月,北京市民張女士到朝陽區某社區醫院開降壓藥,家庭醫生為她做身體檢查的時候發現幾項肝部指標異常。醫生迅速通過肝病聯合門診,幫助張女士轉診至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許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開創防治工作新局面。在海南省,2024年起免費接種乙肝疫苗被納入省級民生實事,篩查后的成年人也可以補種。當地二級以上醫院對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實施“B超+肝癌三項檢測”,不到一年就發現200余例早期小肝癌患者,幫助患者及時通過手術治愈。
“早期發現的意義不亞于做一例肝移植。”王宇說,擴大早篩覆蓋面能顯著降低肝癌死亡率。
“未來,我們將繼續向兩個目標、三個環節發力,即降低新發感染、降低死亡;預防感染、開展抗病毒治療、監測早期肝癌。”王宇說。
長期治療可及、安全 免疫屏障從自己做起
據估計,當前我國約有750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需要規范治療。
國家醫保局通過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降低抗病毒藥品價格;各地積極設立肝病專科聯合門診,實現全周期預防與肝病分級管理……我國肝炎診療規范性、可及性持續提升,給患者帶來福音。
“現在有安全高效、低耐藥的藥物使用,患者每月治療費用可以不超過幾百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這種藥物的科技及價格優勢在全世界都少見。
王貴強指出,許多病人確診乙肝后認為沒有特效藥,不來醫院治療。實際上治療策略和管理理念在不斷變化,長期治療安全性目前已更有保障,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專科接受規范治療。
疫苗接種與早篩之外,科普教育對預防同樣關鍵。專家們呼吁,公眾需破除“共餐傳染肝炎”等認知誤區,了解乙肝通過血液、母嬰等途徑傳播的科學知識。
“要讓每個人知道,肝炎可防可治,握手擁抱不會傳播病毒。”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胡鵬說。
夏剛表示,下一步,國家疾控局將積極推動消除新發感染,不斷加強檢測發現和規范診療,完善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預防和干預工作,為社會力量參與肝炎防治搭建平臺等。
策劃:陳芳
記者:顧天成
統籌:吳晶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