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叔
今天是俄烏戰爭第1243天。
當鵝57架無人機再次撲向烏克蘭領空,烏軍防空力量攔截其中25架時,回應已在路上。烏克蘭至少93架無人機,包括部分新型號,如復仇的蜂群撲向鵝腹地,莫斯科、奧廖爾、利佩茨克、羅斯托夫等11個地區。
莫斯科澤列諾格勒市火光閃現,目標被擊中;莫斯科三大機場航班暫停,134架次延誤或改道;羅斯托夫州的利哈亞火車站被摧毀,132列火車晚點;莫斯科地鐵線路故障。鵝核心區域的交通神經被精準刺中,代價,正在成倍返還。
澤連斯基在19日晚間講話中證實,烏克蘭已提議下周與鵝舉行新一輪談判,新的戰俘交換計劃也在討論。他強調,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烏梅羅夫已向鵝方提議舉行“領導人級別”的會晤。
別被表象迷惑。這不是示弱,更不是認慫。這是在用行動堵住鵝散播“烏克蘭拒絕談判”謊言的嘴。真正的和平談判?在克里姆林宮依舊做著帝國舊夢、烏克蘭領土仍被鐵蹄踐踏的今天,無異于天方夜譚。烏克蘭不過是用清晰的外交姿態,向世界、尤其是向大洋彼岸傳遞一個信號:我們在這里,我們清醒著,我們不會接受強加的“和平”。
戰場上的較量從未停歇。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方向,烏軍持續向前推進,5名鵝軍士兵被俘。蘇梅方向,鵝軍雖增援并奪回亞布盧尼夫卡,在尤納基夫卡取得微弱進展,但激戰正酣。波克羅夫斯克、托列茨克、科斯特揚蒂尼夫卡,鵝軍進攻遭遇頑強抵抗,損失慘重,偵察小組甚至被直接消滅在波克羅夫斯克城內。
扎波羅熱方向傳來捷報,烏軍在扎奧里希夫附近收復多處陣地。哈爾科夫、萊曼、庫皮揚斯克,戰火蔓延,鵝軍損失數字無情攀升。
烏軍戰機精確打擊鵝軍步兵集結地;無人機如同幽靈般伏擊鵝軍裝備和人員;GMLRS火箭彈和JDAM/AASM-250制導炸彈持續傾瀉在扎波羅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以及鵝本土的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目標之上。過去24小時,鵝軍新增損失1040人,這串數字冰冷而沉重。
身陷囹圄的鵝“軍神”伊戈爾·吉爾金在獄中寫下清醒判斷:“不久的將來,到夏末,我預計敵人(烏克蘭)會在南方更加活躍……前線的攻勢基本停滯,現在輪到敵人(烏克蘭)了。很遺憾,這已無法避免。”他推測烏軍的行動將劍指赫爾松和克里米亞方向,正籌劃另一場大規模襲擊。金伯恩沙嘴的烏克蘭旗幟、扎波羅熱的反擊行動,似乎都在印證吉爾金的推測。烏克蘭,絕非只會被動挨打。鵝,正面臨“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國際棋盤上,風向清晰。
美國眾議院7月19日以壓倒性的353票對76票,否決了共和黨議員瑪喬麗·格林提出的旨在切斷對烏軍援的第116號修正案。這絕非泛泛的“軍事支持”,而是明確推翻了試圖禁止對烏軍事援助的法案,確保了價值832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繼續包含援烏條款。這是美國政治現實對援烏承諾的再次加固,也是烏克蘭背后支撐力量的一次關鍵性確認。
美國還調整了愛國者防空系統的交付優先級,將原定2026年交付瑞士的系統,優先轉給德國。德國自身防空力量已捉襟見肘(12套中已援烏3套、援波3套、1套維修/培訓,僅剩5套),但仍計劃再移交2套給烏克蘭。德國防長皮斯托留斯表示,移交過程仍需數月。這份輾轉而來的援助,彌足珍貴。
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首次向烏克蘭發出公開而有力的支持:“永不接受占領!永不放棄!”(Never agree to occupation! Never give up!)。
他還宣布,阿塞拜疆正籌備文件,將在國際法庭就鵝2024年12月擊落其民航客機(AZAL)提起訴訟。阿塞拜疆的突然強硬,清晰折射出鵝勢力范圍的持續萎縮和不可避免的衰弱。
戰火中的民族魂。
7月19日,英國拳臺。烏克蘭拳王奧列克桑德爾·烏西克,在萬眾矚目的復賽中擊敗英國拳手杜波依斯。
前線的戰壕里,士兵們通過屏幕見證了這一時刻。烏西克將勝利獻給祖國:“感謝我們的勇士們。感謝你們保衛了我們的國家。感謝你們給我機會來到這里。
榮耀屬于烏克蘭!”澤連斯基立即送上祝賀:“烏西克的每一次勝利,都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力量和靈感!”這不僅僅是一場體育勝利,更是戰火中烏克蘭民族不屈精神與強大韌性的最佳象征。
烏克蘭議長魯斯蘭·斯特凡丘克表示,選舉將在戰爭結束后舉行,但議會已開始未雨綢繆,重點討論士兵和海外公民投票機制、觀察員參與及資金問題。籌備,是為了在勝利曙光降臨之時,能迅速重建國家的正常秩序與民主肌體。這本身就是對勝利的篤定。
前線的堅韌與思考。
新任國防部長丹尼斯·什米加爾會見總司令西爾斯基和總參謀長赫納托夫,評估戰場形勢與迫切需求,核心是加強國防自給自足和高效接收國際援助。什米加爾強調:“必須確保任何新的敵方進攻都遭遇烏軍的有力抵抗。”澤連斯基聽取總司令匯報后,特別贊揚了在波克羅夫斯克等地浴血奮戰的部隊,誓言:“鵝的每一次突破嘗試都必須遭到烏克蘭軍隊的火力回擊……任何鵝破壞和偵察組織都將毫無生還的可能。”他同時指出,蘇梅、哈爾科夫邊境以及赫爾松、尼古拉耶夫遭受的襲擾壓力依舊巨大,“我們將予以回擊”。
前線士兵的自媒體透露出一種基層的穩定與樂觀,這與部分中層指揮官的緊張判斷形成耐人尋味的對比。或許正如觀察所指,經歷了阿夫迪夫卡等血戰的磨礪,烏軍指揮鏈的溝通與信任機制正在優化,更重視來自戰壕最前沿的聲音。沃西昌思克戰斗中,當125旅指揮官一度要求撤退時,正是基層士兵的堅守意志和指揮層及時增援的決心穩住了陣腳。這種自下而上凝聚的實戰智慧與韌性,是冰冷裝備數字之外更強大的力量。
烏克蘭武裝部隊陸軍預備役委員會主席伊萬·季莫奇科對所謂“特朗普敦促澤連斯基反攻”的消息嗤之以鼻,斥之為鵝方“蓄意散布的假消息”,旨在打擊烏克蘭的動員士氣。
他指出關鍵:“如果烏克蘭正在準備反攻,那一定是在保密狀態下進行的。”這份刻意的低調與對輿論戰的清醒認知,反而讓人更強烈地感受到,風暴正在沉默中醞釀。
戰火燃燒了一千二百多天,烏克蘭的土地在震顫,但脊梁從未彎曲。
從莫斯科上空呼嘯而過的無人機,到扎波羅熱前線一寸寸收復的陣地;從美國國會山否決斷援法案的票數,到阿塞拜疆總統跨越山海的吶喊;從拳王烏西克擂臺上高舉的拳套,到戰壕里士兵緊盯屏幕時眼中的光,這一切都在無聲宣告:
“永不接受占領!永不放棄!”阿利耶夫的話,已成為這片土地最真實的戰吼。
一名受傷的鵝兵試圖投降。他在一名烏克蘭無人機操作員的引導下,向烏克蘭陣地前進。
途中,他倒下了,開始乞求幫助。就在這時,他的鵝戰友走近,對著他頭部開了一槍,近距離射殺了他。
這是奧里希夫附近的烏克蘭軍隊拍下的一起俄羅斯戰爭罪行的瞬間,據烏軍南方國防軍發言人弗拉基米爾·沃洛申上校稱,這并非孤例。
情報顯示,鵝組建了一支由外國人組成的雇傭兵部隊,專門奉命“消滅”任何試圖投降的鵝官兵。
烏克蘭的代價深重,每一步都浸透血淚。但戰爭的天平,正隨著每一架起飛的無人機、每一枚精準落下的炮彈、每一份輾轉抵達的國際援助、以及深植于每個保衛者心中的那份永不放棄”的信念,而悄然移動。
前路依然漫長且布滿荊棘,但方向從未如此清晰,為自由呼吸,為家園完整,戰斗到底。黑夜再長,淬煉出的將是更堅硬的鋼鐵和更明亮的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