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以后的地鐵審批只會越來越難。
歸根結底還是錢,以前是土地財政,花點小錢賣地上早賺回來了,一年幾十個億都是小問題。
但是現在呢?
你看鄭州的公交車要不要運個貨?鄭州的地鐵要跟公交合并了,地鐵也要商業化了,前幾天鄭州地鐵搞了個七個城市級軌道站點規劃,為什么?
歸根結底,就是鄭州圍繞著五樞紐兩中心,做深耕。
總結一下,就是盤點下優勢,把零碎的用地利用起來,開發地下空間,跟公交車互動,搞錢!
這些情況只有地方知道?并不是,上面比誰都清楚!
所以,從2024年到現在開始,也就2024年成都完成了一個批復,而如今2025年過去一半了,一個城市都沒有被批復。
上報的這么多,一個都沒有,包括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
其實最早的時候限制地鐵應該就是從2018年明確起來的,比如增加了要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0億元、GDP≥3000億元、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人。
要求一出來,比如西寧等一堆城市被卡了。
然后就是國家對債務風險紅色區域,如沈陽沈北新區等實施“禁建令”,要求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投入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40%,嚴禁違規舉債。
然后,很多城市又被卡了。
還有就是客運強度要求,地鐵線路需達到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輕軌≥0.4萬人次。
洛陽等城市又被卡了,沈陽也是因為這個調整了多次路線。
其實,地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審批會卡,要求會變的很多,更關鍵的是,審批的部分跟上報的部分,被砍的也會越來越多。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鄭州的地鐵不如回過頭來補補細節的主要原因。
也是因為這個,港區的大學城出了地鐵規劃,還規劃了一條T3感覺用心了,就是因為這個。
而且,更關鍵的是,后續的被卡的不僅僅有軌道交通,高鐵的建設大概率也會放慢速度了。
經濟效益和效率之間,也是要追求平衡的。
還有就是超高層建設,在卡建設的基礎上,可能也會有所調整,比如砍高度或者提高審批難度和要求,至少在我看來,超高層建筑,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畸高,要為以后考慮了。
還有就是低密度一戶建住宅,我個人認為,應該會逐步普及起來,尤其是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
沒辦法,經濟到了某個階段,所有的發展都要有針對性的做出調整,你不可能不顧現實,一直無序發展下去。
所以,我說過很多次了,買房子啥的,不要為了大餅掏太多的錢。
否則一年又一年,沒有任何意義。
比如,目前的鄭州的四期還沒有上報,上報了什么時候批,批的話會砍掉多少,砍完以后多久施工,施工以后多久開通?
如果這一期批復了,5年的建設周期,多久才能乘坐?
如果一不留神被砍了呢?多久以后才能通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