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活了五十多年,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兒都見過,但昨天晚上發生在我們家的這一幕,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我老公和我兒媳婦居然因為一件"小事兒"大打出手,鬧得整個小區都知道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兒子小李去年結的婚,媳婦小雯是個90后,長得挺水靈,人也機靈。剛過門那會兒,公公婆婆對她還挺滿意的,夸她懂事、勤快。可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
昨天下午,我正在廚房準備晚飯,就聽見客廳傳來激烈的爭吵聲。我探頭一看,好家伙,我老公和小雯正面紅耳赤地對峙著。
"爸,我就是想在客廳放個小音響聽聽音樂,怎么就不行了?"小雯手里拿著個粉色的藍牙音箱,聲音里帶著委屈。
我老公雙手叉腰,臉漲得通紅:"客廳是家里的臉面,哪有兒媳婦隨便擺東西的道理?你這音響顏色花里胡哨的,擺在那兒像什么話!"
"可是我平時做家務的時候想聽聽歌,難道不行嗎?"小雯的聲音開始發抖,眼圈也紅了。
"做家務就好好做家務,聽什么歌?我們那個年代,哪個兒媳婦不是老老實實干活的?"
聽到這兒,我趕緊放下手里的菜刀跑出來。這老頭子,又犯他的老毛病了——動不動就拿"老一套"說事兒。
其實說起來,這矛盾早就埋下了種子。我老公是個老古董,什么事兒都講究"規矩"。小雯剛進門的時候,他就定了一堆"家規":兒媳婦不能在客廳看電視、不能穿拖鞋進餐廳、不能在公共區域擺放個人物品,連用什么顏色的毛巾都要他點頭。
開始小雯還能忍,畢竟新媳婦嘛,想著慢慢磨合總會好的。可這半年下來,她越來越憋屈。前兩天她跟我私下里說:"媽,我感覺我不是嫁到這個家,而是來當保姆的。"
昨天這事兒,其實就是個導火索。小雯想在客廳放個音響,說是做飯洗衣服的時候能聽聽音樂,調節一下心情。這要擱別人家,算什么大事兒?可我老公就是不同意,說什么"有失體統"、"不像兒媳婦的樣子"。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聽歌!你看人家隔壁老王家的兒媳婦,多懂事,從來不給家里添亂!"我老公越說越來勁兒。
小雯一聽這話,眼淚"嘩"地就下來了:"我哪里給家里添亂了?我每天五點半起床給全家做早飯,晚上還要收拾家務到九點多,我就是想聽個歌怎么了?!"
看著他們倆越吵越兇,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一把奪過小雯手里的音響,往茶幾上一放:"行了行了,都別吵了!"
然后我轉頭對我老公說:"老李,你說說你,都什么年代了,還抱著那些老古董思想不放?人家小雯一個小姑娘嫁到咱家,圖個什么?不就圖個家庭和睦嗎?你這樣搞得家里雞飛狗跳的,有意思嗎?"
我老公一愣,可能沒想到我會站在兒媳婦這邊:"我這是為了這個家好,得有個家樣兒..."
"家樣兒?"我打斷他的話,"真正的家樣兒是和和氣氣,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你看看人家小雯,每天起早貪黑地伺候咱們全家,你還嫌這嫌那的。我告訴你,要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個姑娘給逼跑了,看你后悔不后悔!"
聽我這么一說,客廳里瞬間安靜下來。小雯抽抽噎噎地坐在沙發上,我老公也不說話了,就那么站著,臉上的表情有點復雜。
過了好半天,我老公才憋出一句話:"那...那就放著吧。"然后轉身回了臥室。
小雯看著我,眼里還含著淚珠:"媽,謝謝您。"
我拍拍她的肩膀:"傻丫頭,咱們是一家人,說什么謝謝。你公公就是那個脾氣,嘴硬心軟,你別跟他一般見識。"
其實我心里明白,這事兒表面上是為了一個音響,實際上是兩代人觀念的碰撞。老一輩人講究"規矩",年輕人追求"自由",都沒錯,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家和萬事興,這個道理誰都懂,可真正做起來,還真不容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