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剛到中國,總統的“敲打”就來了,目前,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盡管美國和以色列發動了襲擊,但伊朗仍將發展與西方國家關系列為重點,同時以公開信的形式發給了海外所有伊朗人,要知道,伊朗和美以剛剛停火不久,難道是記吃不記打?
7月14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向海外伊朗人發布公開信,核心信息直指“優先修復對美關系”,強調“外交之窗仍敞開”,呼吁通過談判解決與美國的沖突。這一表態看似伊朗已經忘記“國恨家仇”,剛被美國轟炸完就開始主動表態緩和關系,顯得突兀,實則暴露伊朗當前三大危機:
其一是經濟停滯,美國制裁導致貨幣里亞爾4年貶值超70%,15萬里亞爾兌1美元,加油站排長隊、超市貨架空蕩成日常。民眾“反美”情緒已被“饑餓感”取代,面包比核彈更能動搖政權根基。
其二是外交孤立,最近英法德威脅,如果伊朗不讓步,8月底就啟動對伊制裁,伊朗央行外匯儲備面臨凍結,美軍空襲核設施后,伊朗急需打破國際圍堵。其三是改革派合法性危機,佩澤希齊揚以不足40%投票率當選,競選承諾“經濟松綁”若落空,恐引發執政危機。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而只是他的無奈之舉,選擇親美非“軟弱”,而是以攻為守,要求美方承諾“不再襲擊核設施”,既向國內證明“強硬立場”,又為談判設安全閥。
不過伊朗總統發布公開信的時間點,實在是過于巧妙了。
就在總統信件發布當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飛抵中國,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議。此行任務明確,向中俄求援,通報核問題進展,要求兩國“在談判中發揮更大作用”,對沖美國壓力。
同時請求中國擴大購買伊朗石油,與俄羅斯推進“原油換糧食”,緩解民生危機,而且要借上合平臺深化與中俄軍事合作,應對美以威脅。伊朗研究阿拉伯中心主任塞德吉安直言,加入上合是伊朗打破孤立的戰略機遇。
但讓人沒想到,伊朗外長剛到,總統卻向西示好,由此看得出來,伊朗實為雙軌并行策略,既試探美國讓步空間,又確保東方盟友不棄,避免“雞蛋全放一籃”。這也是伊朗一直以來奉行的政策,不會過于依賴一方。
不過佩澤希齊揚的做法也面臨壓力,這種“親美”姿態很可能引發保守勢力激烈反彈,伊朗革命衛隊就不贊成這種做法,耐人尋味的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總統言論保持沉默。這也揭示了權力層默契,那就是改革派試水,若談判成功,經濟困局可解,若失敗,則由改革派擔責,保守派再祭出“抵抗經濟”大旗。同時就在美軍空襲后,伊朗強硬派也選擇了暫避鋒芒,默許外交破局嘗試。
不過,盡管伊朗擺出談判姿態,但四大障礙難逾越,其一是以色列攪局,內塔尼亞胡訪美期間施壓特朗普,要求對伊更強硬。其二是信任赤字,特朗普曾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伊朗要求“美國保證不再毀約”幾乎無解。其三是時間不等人,英法德8月底制裁倒逼伊朗,若談判無實質進展,經濟將再遭重擊。其四是中俄角色很關鍵,若西方持續施壓,伊朗或加速“向東轉”,擴大與中俄能源、安全合作,削弱美國制裁效力。
伊朗總統的做法,絕非單純妥協,而是在經濟瀕死、強敵環伺中,以雙軌外交謀求喘息,向西求松綁,向東買“保障”。然而,美國失信前科、以色列好戰沖動、國內派系撕裂,如同三把利刃懸于頭頂。若佩澤希齊揚的外交失敗,中東或將迎來更慘烈的代理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