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20日,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的職業本科教育“AI+智啟未來”“五金”建設交流會在南京順利召開。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林宇、江蘇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馬萬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長葉波,我校黨委書記謝永華,黨委副書記、校長何學軍以及17所職業本科院校校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66所職業院校的代表參會,其中包含47所職業本科院校。
會議聚焦AI賦能“五金”建設展開深入探討,即通過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師資、金基地五大關鍵要素的系統變革,練好職業教育的“內功”,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由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梁克東主持,何學軍校長向蒞臨大會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倡議本次會議能夠凝聚共識,進一步深化對AI賦能職業本科教育“五金”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明確發展方向。葉波副社長提出搭建院校、出版社、行業企業、研究機構之間深度合作的橋梁,構建協同創新生態。曹玉梅副廳長在致辭中介紹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江蘇方案,并希望江蘇高校與其他省份兄弟院校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同促進職業教育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截至目前,全國職業本科院校總數已增至87所,進一步完善了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林宇在主旨報告中表示,職業本科學校和高職(專科)學校,構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職業本科將與應用型本科共同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作為新生事物,職業本科發展的關鍵,首先在于明確和突出職業屬性。“職教本科不是從知識體系出發尋找應用場景,而是‘從職業到職業’,要立足崗位需求,重構培養規格,探索新的培養方案。”林宇表示,信息化不僅深刻改變著生產生活,也將重塑教育形態。在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AI能力,主動擁抱數字化變革,不要錯過當下的風口。
上午專題報告由淄博職業技術大學校長孫正主持。我校黨委書記謝永華、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許建領校長、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聶強校長分別作專題報告,從人工智能重塑職業技術教育、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業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范式等方面交流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會上,職業本科《人工智能通識》教材正式發布。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謝永華介紹,該教材面向所有專業學生,突出實踐導向,幫助學生掌握AI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后面還將陸續推出相關課程。我校開發的這套教材緊貼職業本科教育特點,實操模塊圍繞典型應用場景,引導學生借助AI工具高效完成復雜任務,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從今年9月起,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將成為全校新生的必修課程。”謝永華表示,學校正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將AI技術深度融入各專業課程體系,推動傳統專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比如立足制造業升級,在相關專業課程中重點推進機器視覺技術的教學應用。”謝永華表示,學校還積極布局AI科研支持系統,接入主流大模型輔助研究,開發新形態數字化教材,并探索研發專業垂類大模型,形成從基礎教學到專業建設的全方位智能化改造,著力培養適應數智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職業本科院校年度交流會“輪流機制”啟動儀式上,謝永華書記代表學校作為首輪主辦院校,與下一年度輪值院校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聶強校長完成交接。隨后,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賀星岳校長、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李向紅校長、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于立國校長、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尹萬建校長、無錫職業技術大學周桂瑾校長出席圓桌會議,并交流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本科教育的內涵式發展路徑。
下午專題報告由柳州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陳正振、寧夏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陳燦分別主持。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原校長張建、廣州職業技術大學財經學院原院長楊則文、高教社智慧職教發展中心主任周先海、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洋、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甄久軍、高教社高職事業部副主任孫薇從不同角度作專題分享報告。
20日上午,與會代表圍繞大會主題分組研討,以期在“五金”建設方面形成切實可行的方案與行動計劃,推動實質性進展,為推動我國職業本科教育在AI賦能下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