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茶友們!咱們今天聊聊喝茶這事兒,不是干巴巴地講道理,而是像老友圍爐閑話,說說我自個兒摸索出來的那點兒心得。
說來慚愧,以前我也以為喝茶嘛,解渴提神就行,管它什么茶呢!直到有一回,連著幾天貪杯了那鮮爽的春茶(就是綠茶),結果腸胃鬧起了小脾氣,才驚覺:原來這茶啊,跟人一樣,是有性子、分冷熱的!選對了,是錦上添花,滋養身心;選不對,真可能好心辦壞事。
所以啊,今天就想跟大伙兒嘮嘮,怎么摸清茶的“脾氣”,再瞅瞅咱們自個兒的“底子”,把這杯茶喝得更熨帖、更舒服。
先說說茶性:
綠茶:性子最是清冽(偏寒)。它基本沒怎么發酵,保留了茶葉最鮮靈的勁兒。喝一口,清香撲鼻,提神醒腦那是沒話說,天熱時喝尤其解暑。不過啊,這份寒涼勁兒,對咱們那嬌氣的腸胃來說,可能就有點“沖”了。像我后來就學乖了,要么飯后喝點,要么換其他茶。
紅茶: 這就是一杯妥妥的“冬日暖陽”啊!發酵得很充分,性子變得溫溫潤潤的。看那湯色紅亮亮的,喝下去醇厚甘甜,從喉嚨暖到胃里。手腳容易冰涼的朋友,或者吃了東西總覺得不消化的時候,來杯紅茶,感覺整個人都舒坦了,仿佛給身體添了把小火。
烏龍茶(青茶): 它最妙,是個“百變佳人”,性子在綠茶的清冷和紅茶的溫潤之間游走(半發酵)。工藝復雜得很,所以香氣特別馥郁迷人,既有綠茶的清香影子,又有紅茶的醇厚回甘。它還有個本事,就是能幫著“刮油”,促進身體代謝。想調整下狀態,或者飯后覺得膩了,泡壺烏龍,香氣滋味都享受了,身體也輕松。
白茶: 像不施粉黛的素雅姑娘,制作極簡,微微發酵,性子偏涼。味道是清清淡淡的,帶著點若有似無的花果香,特別清爽。夏天燥熱、容易上火那會兒,喝白茶特別舒服,感覺能悄悄把身體里的那點“燥火”給壓下去,人也更精神些。
黃茶: 它跟綠茶有點像“表親”,制作時多了一道特別的“悶黃”工藝,發酵也輕微。性子也是偏涼的,但比綠茶要柔和、溫順那么一點點。夏天解暑、飯后消食,選它也挺合適,沒那么“沖”人。
黑茶: (比如普洱熟茶、安化黑茶等)這可是經過時光沉淀的“老伙計”,后發酵讓它性子變得溫和敦厚。湯色深濃,滋味醇和。它對咱們的腸胃特別“友好”,尤其是感覺肚子脹脹的、消化不那么利索的時候,一杯溫熱的黑茶下去,感覺腸胃都服帖了,像有個老朋友在輕輕幫你揉肚子。
再看看咱們自己的體質:
茶有茶的性子,咱的身體也有自己的“小氣候”。找到匹配的,那才叫“投緣”。
要是您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平和體質),那真是什么茶都敞開了喝!綠茶那股子鮮靈勁兒,能讓您更精神。
如果總感覺氣短、沒勁兒,容易累(氣虛),那紅茶那溫潤的勁兒就像及時雨,能緩緩給您補充點能量,讓疲憊感消散些。
特別怕冷,手腳總是暖不熱乎(陽虛)的朋友,黑茶或者紅茶這種溫性的茶就是您的“暖寶寶”,喝下去能慢慢把身體里的“小火爐”點起來。
容易口干舌燥、臉上冒痘、總覺得“上火”(陰虛)?綠茶、白茶這類性子偏涼的茶就像一陣清風,能幫您把身體里的燥熱悄悄平息下去。
感覺身體發沉,容易出黏汗,(痰濕)的茶友,試試香氣高揚、能“刮油”的烏龍茶吧,它或許能幫您感覺身體更輕盈些。
又濕又熱,皮膚愛出油長痘,還覺得身體發沉、大便黏膩不爽快(濕熱)?白茶、黃茶那清淡涼潤的性子,能幫著清一清、利一利。
血液循環不太暢快,容易手腳麻,或者皮膚輕輕一碰就有瘀青(血瘀)?紅茶、黑茶這類溫通性質的茶,能幫著氣血走得更順暢些。
平時心思比較重,容易生悶氣,感覺壓力山大(氣郁)不妨試試綠茶那份提神的清冽,或者烏龍茶那令人愉悅的復雜香氣,讓心情在茶香里舒展一下。
喝茶這事兒,講究的是個“合”字。了解茶的性子(寒涼溫熱),再摸摸自己身體的“底子”(體質狀態),盡量讓它們“投緣”。這可不是死板的條條框框,更像是朋友間善意的提醒:比如胃寒的少碰點生猛的綠茶,燥熱的別總抱著濃烈的紅茶不放。多嘗試,多感受身體給你的反饋。
希望咱們都能找到那杯與自己“投緣”的好茶,在裊裊茶香里,喝得舒服,喝得自在,喝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健康與愜意!您最近愛喝什么茶?感覺如何?也歡迎分享分享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