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關前裕
通訊員程平
盛夏的湖北竹山縣溢水鎮(zhèn)小東川村,油茶林間匍匐著一個個”巨無霸”——重達60斤的太空南瓜仍在生長,墨綠瓜皮在陽光下泛起油光。“等到秋天,這些瓜能長到百斤重!”村支書陳必軍輕拍瓜身,笑意漾開。在這片300畝油茶基地里,一場“以短養(yǎng)長”的產業(yè)實驗正結出碩果。
油茶成林需5年,前期管護投入大。今年初,小東川村引入“密本”“太空”南瓜品種,在油茶苗間隙套種。“油茶喜陰,南瓜耐旱,兩種作物錯峰生長,土地利用率翻倍!”陳必軍撥開油茶葉片,露出黃澄澄的南瓜花。這種林下套種模式,讓每畝地增收近2000元。
技術員王偉正指導村民疏果:“太空南瓜抗病強、產量高,但掛果期要控水防裂。”村里組建技術服務隊,從播種到采收全程跟蹤。林間勞作的包忠青直起腰擦汗:“以前守著油茶林干著急,現(xiàn)在套種南瓜,月增收3000元!”
望著滿坡南瓜,陳必軍掏出賬本算得仔細:“畝產2000斤,總產量60萬斤,按市價能賣120萬元!”
銷售早已鋪好雙通道:線下,與壽康永樂超市簽下20萬斤訂單,縣城農貿市場設專柜;線上,抖音直播間“南瓜兄弟”帶貨,武漢客商預訂5萬斤做南瓜宴。
“物流車能開到田頭,最遠的訂單發(fā)到廣州!”負責電商的村委委員舉著手機展示訂單。
南瓜產業(yè)盤活了閑置勞力。清晨6點,村民李飛平就帶著20多名農婦進林除草。“日結工資120元,比外出打工自在!”她笑著掰手指:上半年在葡萄園務工,下半年收南瓜,全年收入超4萬元。
小東川村的產業(yè)版圖遠不止于此——油茶林套種區(qū)、百畝黃桃園、草莓采摘棚與農家樂串成環(huán)線。鎮(zhèn)領導表示,這種'長中短結合'模式,已在全鎮(zhèn)13個村推廣。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