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養老金一停就沒事了!”
近日遼寧老年團阻礙救護車通行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景區管理方、公安部門、法律顧問以及主流媒體紛紛介入調查......
正當人們以為風波已經平息之際,
暴走團內部交流記錄意外曝光,
成員們不僅態度強硬不愿妥協,
甚至對公眾進行言語侮辱!
一、老年暴走
7月17日晚間,遼寧朝陽大凌河風景區某路段出現一支百人規模的中老年健步隊伍,成員們身著統一的紅色上衣與白色長褲,頭戴白色遮陽帽,隊伍排列整齊,幾乎占據整條道路寬度。
從積極角度看,老年人保持良好精神風貌本應是值得肯定的社會現象,但接下來發生的狀況卻讓在場群眾感到震驚與憤怒!
當老年隊伍在道路上行進時,對面車道駛來兩輛醒目的紅色消防車和一輛鳴笛的白色救護車,眾所周知特種車輛啟用警示信號通常代表緊急情況或傷患急需救助。
在這樣關乎生命安全的關鍵時刻,任何具備公共意識的市民都應主動避讓,這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社會文明的基本要求。
然而面對閃爍的警燈與刺耳的警笛,這支由百余位老年人組成的徒步團,竟無一人主動讓行!他們原地駐足,仿佛對緊急狀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隊伍陣型始終未變。
消防車駕駛員嘗試緩慢前行,試圖用車身引導人群讓路,但徒步團的反應猶如磐石般堅定,絲毫沒有退讓跡象,緊隨其后的救護車司機焦急萬分,只得加大警笛鳴響頻率。
高亢的警報聲清晰傳達著緊急讓行的請求,然而這支老年隊伍依舊保持原狀,那種對外界干擾的無視態度,仿佛在宣告:任何突發狀況都必須優先保障他們的通行權利!
當救護車與隊伍僵持時,后方消防車再次嘗試推進,結果同樣令人失望,上百雙眼睛注視著救援車輛,卻沒有一人愿意挪動腳步。
最終出現令人震驚的一幕,承載著生命希望的白色救護車在多次示意無效后,被迫緩緩退向路邊讓行!本應享有道路優先權的應急車輛,反而為這支徒步團讓出通道。
隨后這支“凱旋而歸”的老年隊伍神態自若、步伐堅定,手持印有贊助商名稱的旗幟,從應急車輛艱難騰出的狹小空隙中,井然有序地穿行而過......
事件視頻曝光后迅速引爆網絡輿論,面對火警與急救需求老年暴走團為何表現出如此嚴重的集體冷漠?他們的基本道德觀念和規則意識何在?這究竟是什么性質的組織?為何全體成員都拒絕為緊急車輛讓路?
二、官方回應
隨著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處于輿論焦點的團隊負責人終于出面回應,他表示當時那些消防車和救護車僅處于待命狀態,并非執行緊急任務。
他還補充說明事發地點位于景區非機動車道,考慮到隊伍人數眾多,他選擇優先讓隊員快速通過,擔心人多發生意外,認為只需短暫時間就能完成。
正如俗語所說“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事件熱度攀升,一些當地居民開始反映該徒步團長期存在的問題,實際上這并非他們首次因占用公共空間引發爭議。
早在2024年5月就有市民在政府平臺投訴,描述每到夏季多支大型徒步隊涌入景觀步道,身著統一廣告服飾,長時間占據公共通行空間,嚴重影響普通市民休閑體驗。
查詢該地區公開投訴記錄,類似問題屢見不鮮,許多居民表達過不滿情緒,事實上早在2023年,大凌河風景區就曾召集徒步團負責人開會,要求規范活動行為、減少對居民干擾。
面對輿論壓力,當地管理部門已介入處理,大凌河風景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已多次與徒步團負責人溝通,再次強調必須遵守公共秩序,規范團隊規模和公共空間使用。
關于此次具體事件的處理,相關部門初步達成一致意見,由于涉事消防車確為備勤狀態且未造成實際事故或傷害,目前計劃以教育批評為主,要求其限期整改。
警方也已聯系該組織負責人,要求加強內部管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同時指出問題根源在于部分成員的公共意識和個人素養有待提升,但這真的只是“個人素質”問題嗎?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深度評論,權威分析指出社會良性運轉的基礎是“相互尊重”,若只強調自身群體的“難處”,實質上構成了一種道德綁架。
設想一下大型徒步團遇到執行任務的消防車和救護車時,稍作停頓讓行,整個隊伍不過耽誤幾分鐘時間,其實損失微乎其微,但如果固執不讓,耽誤的可能是寶貴的救援時機,甚至影響一個生命能否得到及時救治!
三、內幕曝光
事件曝光后有網友深入調查發現,這支暴走團并非單純的民間健身團體,其核心成員竟然包含一名人民教師,同時該組織實際上是商業運作模式,成員每年需繳納480元會費。
按百人規模計算,僅會費年收入就超過四萬元,此外隊伍旗幟上還印有電動車、口腔診所和食品廠等多個商業品牌廣告標識......
不僅如此該暴走團還會定期舉辦年會,成員統一著裝進行發言和才藝展示,現場布置與流程安排顯示出其組織架構和運營標準并不簡單。
這種團體一方面收取會員費用還為商家做宣傳,卻占用公共道路資源,如今更發展到公然阻礙救護車通行,因此網友們紛紛表達不滿,部分人發起抵制相關品牌廣告的行動......
但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暴走團內部交流信息流出,一些成員在群聊中對輿論批評表現出輕蔑態度,甚至有人嘲諷普通公眾如同“看戲猴子”!
群內一名成員被部分人視為“智囊”,列舉了幾項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條文,隨后得出結論認為根據規定車輛應避讓行人,而非行人讓車,這一解釋迅速獲得群內廣泛支持。
后續聊天記錄顯示,有團員特意為此分析點贊,稱有“專家”指導,明確了“執勤車輛”與“保障車輛”的區別,因此堅持不應讓路,難怪當時個別成員稍有猶豫后又被勸回隊伍繼續前進,原來是“專業人士”指點才顯得如此“理直氣壯”。
更有人將這套分析配上“驚天大反轉”的標題,
發布在個人社交平臺,質疑公眾“是非不分”,還反問大家憑借此事漲了多少粉絲、賺了多少錢?盡管情緒激動導致出現明顯錯別字......
事到如今,這群老年人似乎仍然“不愿退讓”。
我們尊重老年人健身的權利,
但如果只是增強了身體素質,
卻在文明素養上失去了應有的底線,
這樣的團體活動及其價值難免遭受公眾質疑。
對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交流!
消息來源:
1.網易:暴走團120后續:團長身份被扒,令人震驚內幕曝光,難怪不守公德
2.搜狐網:暴走團阻礙救護車后續:十年內多次引發爭議,團長拒絕道歉,警方介入處理
3.澎湃新聞:暴走團攔截120和119,派出所:將進行批評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