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華夏大地,黃河之水奔騰不息,孕育著燦爛的文明。商朝,這個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王朝,歷經風雨,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君主。祖乙和盤庚,便是其中兩位閃耀著智慧與勇氣光芒的中興之主,他們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祖乙:力挽狂瀾的中興之君?
祖乙,商朝第十三任君主,商王河亶甲之子。他即位之時,商朝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時的都城相,地處黃河下游,河水時常暴漲,洪水如猛獸般肆虐,沖毀了無數莊園,百姓們流離失所,生命財產安全毫無保障,就連帝王都城也岌岌可危。祖乙看著百姓受苦,心中憂慮萬分,整日緊鎖眉頭,食不知味,寢不安席。?
祖乙身邊的賢臣巫賢,乃巫咸之子,他心思敏銳,早已洞察到祖乙的心事。一日,巫賢直言不諱地向祖乙啟奏:“君主之慮,卑職早就洞察,無非是為都城之變遷而已!” 祖乙聽后,眼前一亮,急切地說道:“賢相既然了解,就該為孤出謀定奪?!?巫賢沉思片刻,建議道:“依臣之見,可遷都于耿,那里地勢較高,可避水患?!?祖乙權衡再三,覺得此計可行,于是在祖乙元年,毅然決定將都城從相遷至耿。?
然而,命運似乎在考驗祖乙的決心。祖乙二年,耿地也遭遇了嚴重的河患,剛剛建立的都城再次被洪水沖毀。祖乙望著一片汪洋的都城,心中滿是無奈與不甘,但他并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迅速做出了再次遷都的決定。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邢。?
邢,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祖乙遷邢時,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耿地。為了安撫這部分公族,祖乙將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國,并立祖丙為耿國國君。?
遷都到邢之后,祖乙并沒有放松下來。他深知,要想讓商朝重新興盛起來,僅僅解決都城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于是,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致力于發展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在政治上,祖乙完善了商朝的職官制度。他將職官分為內服官和外服官。內服官中又分為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外廷政務官協助商王決策,內廷事務官則專為王室服務。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通過明確的職官分工,商朝的政治秩序更加穩定,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在經濟上,祖乙大力發展農業。他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基,于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同時,他也重視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在畜牧業方面,商代出土的除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并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開始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提花技術。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
在軍事上,祖乙積極擴充軍備,加強軍隊訓練。當時,東南方的夷族時常侵擾商朝邊境,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祖乙決心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他親自率領軍隊,數次出兵平服鬼方、蘭夷、班方等國。在戰場上,祖乙身先士卒,指揮若定,商朝的軍隊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經過多次艱苦的戰斗,終于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朝的威脅,為商朝的穩定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文化和科技方面,祖乙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并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商代甲骨文中發現大致三萬數字,有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產生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祖乙在位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軼事。據說,有名樵夫喚做萬年,他上山砍柴時,看到樹影移動,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個 “日晷儀” 來計時。但遇到陰雨天,日晷儀就失去效用。后來,萬年又從泉邊滴水的規律中得到靈感,制作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萬年帶著自制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覲見商王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臺、漏壺亭,又派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后,萬年得以專心致志地研究時令。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后,擔心萬年制出準確的歷法,得到祖乙重用,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于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一名刺客,準備行刺萬年。刺客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箭射殺萬年,一箭射中萬年的胳膊。童子們高喊抓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刺客,將他扭送祖乙。祖乙問明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祖乙定個節名。祖乙說,春為歲為,于是定名春節。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歷還是草歷,不夠準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歷定準。” 又經過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歷終于完成。當他把太陽歷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歷定名為萬年歷,并封萬年為日月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