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第十七篇
這一次,我們將目光對準上市公司,對準ESG。今日,任何一家企業的競爭力都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因素。
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非財務因素正在發揮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但在國內,ESG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甚至有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也才剛剛覺醒。在采訪中,一位國企人士依然充滿疑惑:“我為什么要做ESG?”
近兩年來,不同部門陸續出臺與ESG相關的新政和指引,也在醞釀下一步推動ESG的政策文件。
到2027年,包括財政部在內的國家部委,將陸續出臺國內相關企業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相關披露準則。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要基本建成。
自上而下的推動,也催生著ESG市場的火熱。
我們會持續關注ESG的發展,邀請相關人士探討關于ESG的真問題。
本文為【ESG真心話】系列報道第十七篇。
中石油任文軍:如何重新定義技術型央企的ESG價值公式
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雅潔
在油氣勘探行業面臨深層資源枯竭與技術瓶頸的當下,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公司(下稱“東方物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任文軍,正在探索將ESG轉化為技術創新的財務驅動力。
通過自主研發的“綠色勘探”裝備、跨國標準適配及“6+1”新興產業鏈布局,他主導的ESG戰略不僅降低了作業成本,更讓該公司獲得殼牌、BP等國際能源公司的作業訂單和資質。
其核心邏輯直指商業本質:ESG是技術型央企參與全球競爭的“成本項”,更是打開市場的“收益項”。
經濟觀察報:ESG與財務目標如何協同? ESG投入如何避免成為公司的純成本負擔?
任文軍:短期看,ESG是風險管控工具。例如研發綠色物探裝備(如EV56可控震源),將國內部分探區可控震源激發比例提升至70%,降低能耗的同時縮短項目周期,直接轉化為投標競爭力。
長期看,ESG是融資與市場的“通行證”——保持4%以上研發投入強度攻克深層勘探技術,支撐東方物探在塔里木、鄂爾多斯等8個盆地完成240個項目,保障中國石油國內外重大油氣發現100%參與率。
數據支撐上看,阿曼項目連續20年3800萬安全人工時的紀錄,推動東方物探與殼牌、道達爾等國際油公司續簽合約;在阿聯酋、阿塞拜疆等國QHSE評價獲滿分。
經濟觀察報:東方物探面臨哪些獨有的ESG壓力?
任文軍:東方物探是中國石油集團物探專業化子公司,主要業務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來勘探地下油氣資源,被形象地比喻為給地球做CT。
與其他央企相比,在ESG實踐中,東方物探主要面臨三個方面挑戰。
第一,在國內油氣資源面臨“淺層資源枯竭、深層勘探乏術”的困境下,剩余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深地、深海、非常規油氣藏以及老油田挖潛等領域,這些領域勘探難度極高,很多都是世界級的勘探難題。埋藏在地下6000米至萬米深處,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34%的超深層油氣資源,成為必爭之地,需突破“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才能兼顧能源安全與低碳開發;
第二,在復雜多樣的野外作業環境下,生態環保任務更繁重。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各大含油氣盆地,它的生成特性,決定了物探野外作業環境的復雜多樣性,覆蓋了各種地表地貌。
第三,在成本層面,野外作業覆蓋沙漠、林海等生態敏感區,傳統勘探設備碳排高。通過無人機巡檢、AI驅動自適應采集技術,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但技術規?;瘧萌孕杳磕晖度氪罅抠Y金。
經濟觀察報:東方物探在ESG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有哪些?
任文軍:首先是人才缺口。
物探新興和未來產業人才儲備不足。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加快,東方物探正加快發展非常規油氣、伴生礦產資源、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環保、數智產業等新興業務,前瞻布局深地深海等未來業務,亟需一批具有戰略眼光、創新思維的技術人才和中高級管理人員。
全球物探科技領軍人才也十分稀缺,新興業務(如地熱勘探、CCUS地質封存)急需跨學科技術團隊,但目前高端人才儲備不足。
其次是供應鏈成本方面的壓力。
海外80余國項目需適配不同ESG標準,例如要求供應商升級環保設備,ESG指標占供應商準入考核權重15%(細分為18項二級指標),直接推高企業采購成本。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東方物探未來依舊需要克服四個方面的困難。
一是研發投入高。綠色技術大規模應用仍面臨成本和效率問題,研發和項目需要大量投資,需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公司的短期財務表現。
二是供應鏈管理難。部分供應商需要升級設備以符合ESG標準,增加協同成本。
三是不同國別ESG標準不一致。東方物探業務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海外項目需符合不同國家的ESG標準,增加了管理復雜性。
四是客戶期待升高。投資者、客戶、社區對ESG表現的期望不斷提高,需要公司持續改進提升。
經濟觀察報:如何讓ESG數據被國際投資者采信?
任文軍:在阿曼,東方物探會發布ESG報告,將“安全人工時”“碳減排量”等指標轉化為本地化敘事,廣泛發布信息,提升當地民眾認知。
下一步,東方物探計劃將“數智物探”技術應用前景、生物多樣性保護、帶動社區就業與發展等納入披露體系,增強融資吸引力。
經濟觀察報:技術創新如何具體賦能ESG?
任文軍:主要包括三項實踐。
第一項是勘探綠色化:高精度可控震源、無線節點儀器等綠色勘探裝備規?;褂?,“智能化地震隊”系統重構物探作業流程,東方物探僅在科西項目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22.3噸。
第二項是數智化轉型:東方物探基于中國石油昆侖大模型,打造處理解釋互聯網工廠,建成物探算力云平臺和共享資源池,全面提升了處理解釋效率和精度,建設地下油氣藏“百度地圖”。
第三項是業務多元化:物探技術向地熱、碳封存領域延伸,形成清潔資源勘探、地熱勘探、碳埋存地質物探工程一體化技術能力,為油田提供伴生資源勘探、CCS/CCUS埋存選址評價服務,2024年,公司新能源新簽市場增幅超50%。
經濟觀察報:ESG如何支撐東方物探的長期戰略發展?
任文軍:短期來看,2025年預期東方物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業,將提升企業ESG指標的考核權重占比,重點推動物探業務數智化變革。比如推進物探裝備電代油技術。
長期來看,打算構建“6+1”新興產業集群(非常規油氣、數智產業等),增加新能源業務收入占比。
在合作路徑上,東方物探打算與華為共建物探數智生態,深化在算力、人工智能等方面合作;依托保定“物探之都”政策優勢,降低區域產業鏈協同成本。
當傳統油氣行業深陷“減排悖論”,東方物探的選擇是將ESG壓力轉化為技術革命的推力——用4%的研發投入撬動市場壁壘的破除,用綠色勘探設備降低經營成本,再用匹配跨國標準深化80國市場。
這場實驗的成敗,將重新定義技術型央企的ESG價值公式。
(作者 王雅潔)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王雅潔
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兼國資新聞部主任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國企國資等領域。擅長于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以及行業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