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 “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一到,暑氣蒸騰得像口大蒸籠,走兩步就汗流浹背。這時候吃對了舒坦,吃錯了遭罪 —— 民間早有 “伏天五不吃,吃了夏難安” 的說法,意思是有些食物得管住嘴,才能安穩熬過這四十天酷暑。到底哪些東西要少碰?咱一個個說清楚。
第一樣別多吃:高糖甜口的食物
甜滋滋的味道誰不愛?奶茶、蛋糕、冰糖葫蘆,咬一口滿嘴甜,心情都跟著亮堂。可這甜味背后藏著 “陷阱”—— 三伏天濕氣本就重,白糖、冰糖這些純糖,還有奶油蛋糕、甜面包這類高糖甜品,吃多了沒好處。
吃多了糖,不光容易長肉,還會讓體內的濕氣變重 —— 夏天本就潮乎乎的,濕氣一積,人就容易沒精神、愛犯困,舌頭還可能膩膩的。就連芒果、榴蓮、菠蘿這些吃著甜的水果,也得悠著點,尤其別在飯后猛吃,不然肚子容易脹,嘴里還發黏。
實在想吃甜的,不如來點低糖的銀耳羹,或者吃兩瓣柚子,清甜不膩,還不招濕氣。
第二樣別貪嘴:煎炸燒烤類食物
夏夜的夜市上,烤串滋滋冒油,炸雞外皮金黃,隔著老遠就聞著香,誰看了不饞?可這些經高溫炸過、烤過的東西,油星子能滴成線,吃多了對脾胃可不友好。
咱的腸胃在夏天本就 “懶洋洋” 的,消化能力弱,碰上這些油膩的煎炸燒烤,就像給腸胃加了副重擔,容易積住食。而且這類食物熱性大,夏天吃多了,體內會攢下 “火氣”,嘴巴容易長潰瘍,臉上冒痘痘,還可能覺得口干舌燥。
偶爾解解饞行,可別頓頓吃。真想吃的話,搭配點涼拌黃瓜、綠豆湯,能幫著解解膩。
第三樣別過量:肥膩的食物
五花肉燉得油亮亮,臘香腸煎得冒油花,豬頭肉切得薄薄的拌著吃…… 這些肉是香,可脂肪含量高得嚇人。三伏天吃多了,腸胃得拼盡全力去消化,累得 “喘不過氣”,人就容易覺得脹肚子、沒胃口。
更麻煩的是,肥膩的肉吃進肚里,會產生好多熱量,讓體內的 “熱氣” 更盛。夏天本就熱得難受,再攢著熱氣,人會覺得渾身發燙、煩躁不安。濕氣重的人吃多了,還可能讓濕氣和油脂纏在一起,身上更沉、更沒勁兒。
想吃肉可以選點瘦肉,比如雞胸肉、魚肉,清蒸或煮湯最好,好消化還不膩。
第四樣別多碰:辛辣刺激的食物
辣椒、花椒、桂皮這些調料,往菜里一放,香味立馬就出來了,能讓人多扒兩碗飯。可三伏天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候,這些辛辣的東西性子 “火爆”,吃多了就像往火里添柴,體內的熱氣會更旺。
吃多了辣的,人容易上火:喉嚨干得冒煙,牙齦腫疼,臉上還可能冒紅疹子。而且辛辣的東西會讓身體出汗更多,夏天本就汗多,這么一鬧騰,人容易脫水,覺得口干舌燥還喝不夠水。
夏天的菜該清淡點,多放點蔥、姜、蒜調味就行,少用辣椒、花椒,吃著舒服,身體也安穩。
第五樣別猛吃:冰冰冷冷的食物
大太陽底下跑一趟,回來灌口冰啤酒、啃塊冰西瓜,那叫一個爽!可這 “爽” 勁兒是拿腸胃換的 —— 冰鎮的飲料、雪糕、凍奶茶,溫度低得刺骨,猛地進了肚子,腸胃會被 “凍” 得收縮,消化功能一下子就弱了。
不少人吃完冰的,沒多久就肚子疼、拉肚子,就是腸胃受了刺激。而且冰的東西看著解渴,其實會讓身體更渴:冰水流過喉嚨,毛孔遇冷收縮,體內的熱氣散不出去,越喝越覺得燥。
渴了不如喝溫涼的白開水,或者泡點菊花、荷葉茶,小口慢喝,既能解渴,又不傷腸胃。真想吃冰的,也別空腹吃,每次吃一小口,慢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