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城隍廟藏寶樓購入日本九谷瓷器小杯7個,木盒裝,其中一個瓷杯有小磕,還和店主討價還價了一番。其實心里想著這個杯子改天請人金繕一下,也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欣賞價值。日本瓷器使用木盒包裝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護瓷器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是個多發(fā)地震的國家,用木盒包裝可在地震時盡量保護瓷器。
九谷燒是日本石川縣南部生產(chǎn)的彩繪瓷器,以其濃艷的色彩、獨特的構圖和精湛的手工技藝聞名,已有350年歷史,融合了中國彩繪瓷器技術與日本本土風格。
前不久整理藏品時,我又翻出了這盒瓷杯,也再次仔細觀察木盒上寫的毛筆字和印章內(nèi)容。印章是用毛筆寫的篆書“器”字。但不明白“菊桐蒔繪利休×”(開字偏旁,右邊是久字),最后這個到底是個什么字?于是,就發(fā)微信請教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靜波教授。他研究了之后告知,這個字應該是個“形”字。對,這樣就可以理解這是利休形(制)的茶杯。
菊桐蒔繪利休形·器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將茶道從日常飲茶提升為融合禪宗思想與生活哲學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立“草庵茶道”,提出“和、敬、清、寂”的核心思想,強調(diào)以簡約質樸的方式追求精神解脫。千利休還親自設計和制作了許多茶具,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休七種”,包括茶碗、水指、茶入等,這些茶具至今仍被視為茶道藝術的瑰寶。
菊桐蒔繪則是利用傳統(tǒng)漆藝技法“蒔繪”來描繪菊花桐花?紋飾。菊花紋樣?象征皇室與長壽,常見于日本貴族器物。桐花?紋樣則代表祥瑞與權力,菊桐紋多見于刀鞘、茶具等高端工藝品,也包含著吉祥的寓意。
前幾天,鄰居少校兄來我家喝茶,我就順便請他欣賞了這套“利休形”茶杯。這個木盒里還墊了一片日本舊報紙碎片,我之前已注意到這是大正十四年即1925年的舊報紙,因為是用于包裝的日文報紙碎片,也就沒去研究其具體內(nèi)容。少校兄比較敏感,也許因為他本身就是上音馬院的老師,他竟然從舊報紙碎片上看到了“共產(chǎn)主義”“勞動組合”等字樣。這到底是一條怎樣的新聞?好奇心讓我再次請教了徐教授。
沒過多久,徐教授微信回復我:“大正十四年(1925年)十二月,正是日本左翼運動相當興盛、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多個派別,不時遭到當局嚴重鎮(zhèn)壓的時期。這份報紙,看它的羅馬字,漢字應該是《新愛知》,看上去是一份比較左翼的報紙,因為已是碎片,無法完整閱讀。”徐教授還大致翻譯了報紙的內(nèi)容:“經(jīng)過了多次曲折后終于萌發(fā)出來的無產(chǎn)政黨,也在一瞬之間崩塌了。這樣的話,今后無產(chǎn)政黨將在怎樣的形態(tài)下再次發(fā)展起來,這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引起了世間的矚目,據(jù)各個方面比較一致的觀測,近期勞動同盟將以主要的團體來組織新的無產(chǎn)政黨……”我上網(wǎng)再去搜尋相關信息,得知早在大正八年,也就是1919年,日本人河上肇就創(chuàng)辦了《社會問題研究》雜志,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也因此曾影響了李大釗、李漢俊、李達等人。只可惜河上肇1946年就去世了。
從一套舊九谷瓷茶杯的收藏研究,讓我們不斷去了解歷史,也許這就是收藏的意義所在。
原標題:《劉國斌:一張舊報紙里的收藏故事》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王瑜明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來源:作者:劉國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