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是江陽沽酒客。最近趁著閑工夫出去旅行,路上和人閑聊時,聊到了“對他人外形的評價”這個話題,有人提到了“五大三粗”這個詞。說起來也巧,前陣子就看到有人用這個詞點評一位女明星——她在90年代可是無數(shù)人的夢中情人,一首《夢里水鄉(xiāng)》唱得勾魂奪魄,當年不管是模樣還是身材,都是公認的出眾。如今到了本可退休的年紀,偶爾露面時因為中年發(fā)福,就被人用“五大三粗”形容,其實想想挺不合適的,倒不如說“風韻猶存”更顯得體。
不過話說回來,做藝人本就難免被評頭論足,這是行業(yè)里繞不開的現(xiàn)實。但單說“五大三粗”這個詞,現(xiàn)在聽著確實不像什么好詞,可在古代,它不僅不是貶義,反而是實打?qū)嵉陌劊鼙贿@么形容,那可是件有面子的事。這就得從它最初的含義說起了——古代的“五大”和“三粗”,跟現(xiàn)在咱們理解的“壯碩、臃腫”完全不是一回事。
先講“五大”。頭大是其一,古人覺得頭大的人自帶氣場,看著就精神,不像小腦袋瓜那樣顯得單薄,甚至還會覺得“頭大聰明”,是有智慧的象征。手大也很受認可,農(nóng)耕時代里,手大意味著抓東西穩(wěn)、干活有力,不管是握鋤頭、搬農(nóng)具,還是日常拎重物,都比小手更“實用”,是勞動能力強的體現(xiàn)。
腳大同樣被看重,腳是人的“根基”,腳大站得穩(wěn),走長途、干重活時不容易累,哪怕是在田埂上、山路上走動,也比小腳更能“扎根”,所以才有“腳大走四方”的說法。還有耳大,老輩常說“耳大有福”,這其實藏著對健康的期待——耳朵厚實、輪廓分明的人,往往被認為身體底子好,能經(jīng)得起生活的操勞,時間久了,就成了“有福氣、能長壽”的象征,就像傳統(tǒng)畫像里的圣賢、壽星,大多是耳大垂肩的模樣。
最后是肩寬,肩膀?qū)挼娜丝粗涂孔V。過去不管是家里的重活,還是外頭需要擔當?shù)牟钍拢夹枰堋翱甘隆钡娜耍鐚挷粌H能穩(wěn)穩(wěn)扛起擔子,更透著“能擔責任”的氣場,讓人打心底里覺得“把事交給他準沒錯”。
再看“三粗”,這里的“粗”可不是“粗糙”或“肥胖”,而是“結(jié)實有力”的意思。腰粗不是現(xiàn)在說的“啤酒肚”,古代指的是腰桿壯實——干農(nóng)活時彎腰插秧、彎腰挑擔,腰得有勁兒才能撐住;就算是扛麻袋、搬重物,也得靠腰腹發(fā)力,所以“腰粗”是“能出力”的證明。腿粗也一樣,指的是腿上肌肉結(jié)實,下肢有耐力。不管是下地干活、上山砍柴,還是趕遠路送貨,都得靠雙腿支撐,腿粗的人經(jīng)得起折騰,不容易累,自然成了“能干”的標志。
還有脖子粗,脖子是連接頭和身體的“樞紐”,脖子粗的人看著就硬朗,不像細脖子那樣顯得弱不禁風。過去干活費力氣時,脖子能穩(wěn)住頭部,發(fā)力時更有底氣,所以“脖子粗”也成了“身體壯實”的象征。
你看,古代說“五大三粗”,其實是在夸人身體好、能干活、靠得住——這在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nóng)耕社會里,可是頂實在的優(yōu)點。那為啥后來意思變了?主要是時代變了。現(xiàn)在人們不再依賴體力謀生,審美也更偏向“纖細、精致”,再用“五大三粗”形容人,就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不夠秀氣”,慢慢帶上了調(diào)侃甚至貶義的意味。
就像那位被點評的女明星,年輕時的風采和作品里的魅力,才是被記住的根本;中年后自然發(fā)福是人之常情,用變了味的“五大三粗”去評價,本就偏離了對藝人價值的判斷。畢竟,對做藝的人來說,能留下打動人心的作品,比一時的外形評價更重要。
而了解了“五大三粗”的原意后,再聽到這個詞時,或許會多一層感觸——它藏著老輩對“實在體格”的看重,也藏著時代審美的變遷。下次再和人聊起,你也能笑著說:“這詞最早可是夸人的呢,里面藏著老輩的生活智慧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