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在7月8日晚間用智界品牌官方賬號對奇瑞品牌新車風云A9L進行直播宣傳,這一行為引發不少智界用戶的不滿,也給處境不佳的智界汽車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
作為華為與奇瑞合作打造的鴻蒙智行旗下品牌,智界的命運坎坷,首款車型上市即爆單卻交付難產,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之后,如今月銷量仍不足3000輛。和問界等品牌相比,智界在鴻蒙智行各品牌中顯得較為“黯淡”。
同樣是華為技術賦能,同樣是作為合作企業奇瑞實現“高端夢”的載體,智界為何遲遲難以打開局面?
高開低走
智界的起步相當高調。2023年11月,智界品牌首款車型智界S7上市,該車是首款搭載華為鴻蒙HarmonyOS 4車機系統的智能轎車,同時搭載了ADS2.0、途靈智能底盤、巨鯨800V高壓電池平臺等華為最新技術,技術配置堪稱豪華。
在發布會上,智界S7打出“科技轎跑”標簽,瞄準25萬至35萬元年輕精英市場,上市當天就收獲了5000個以上的“大定”訂單,一個月之內便收獲超過2萬個訂單,品牌聲勢一時達到頂峰。
然而不久后,智界的交付危機到來,官方最初計劃的4至6周交付周期被拉長到12周以上。按照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的解釋,智界S7量產遲緩是因為芯片缺貨和工廠搬遷。
不僅如此,智界S7首批交付車輛還面臨品控質疑,當時在社交媒體上,部分用戶反映車輛存在尾燈對不齊、縫隙不齊、把手內陷等工藝瑕疵,這導致部分尚未交付的訂單遭退訂。
為挽救頹勢,智界S7在2024年4月“二次上市”。2024年11月,智界新S7發布,售價區間為22.98萬至31.98萬元,起售價下調了2萬元,當時余承東稱“這是虧損的價格,希望產能規模提升后減少虧損”。
上市一年多來,智界S7銷量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根據懂車帝數據,智界S7在2024年10月達到7397輛的銷量高峰,今年5月和6月銷量分別僅剩565輛、491輛。官方數據顯示,智界品牌6月整體銷量為2459輛。作為參照,與智界S7售價區間高度重合的問界M7,在5月和6月的銷量分別達到4139輛和5411輛。
“智界的產品節奏有些亂。2024年12月的沖量透支了訂單,今年一季度改款延遲交付,導致4月至6月青黃不接。”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盧克林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
不僅是銷量壓力,智界還多次陷入輿情風波。今年5月,有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反映,鴻蒙智行App推出了智界車型的藍牙遙控鑰匙購買鏈接,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車型標配藍牙遙控鑰匙,智界車型卻需額外購買,存在同門“雙標”問題。
博弈失控
“智界當前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是華為與奇瑞兩大巨頭在合作模式、資源分配、產品定位及渠道管理等多維度博弈失衡的結果。”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對經濟觀察報說。
鴻蒙智行已擁有“五界”品牌,除了智界,還包括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華為與北汽合作的享界、華為與江淮合作的尊界、華為與上汽合作的尚界。
余豐慧表示,由于企業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客觀上看,智界在奇瑞內部的重要性,不及享界在北汽內部、尊界在江淮內部的重要性。
近年來,北汽和江淮在乘用車市場的銷量表現都不樂觀,亟需打造一個新增長點。在這種情況下,江淮汽車董事長項興初喊出“一切為了尊界,為了尊界的一切”,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也將享界稱為北汽的“第一優先戰略”。
與北汽和江淮不同,奇瑞沒有銷量層面的壓力。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團銷售汽車126.01萬輛,同比增長14.5%,其中新能源汽車35.93萬輛,同比增長98.6%。
余豐慧認為,奇瑞市場表現強勢帶來兩個影響,一是奇瑞內部對智界的重視程度可能不及另外幾家車企,二是奇瑞在與華為的合作過程中更有底氣,換句話說,雙方產生分歧的概率會變得更高。
“在與華為的合作中,我們也與華為battle(爭論)過,但最后發現,聽華為的我們就順利,不聽華為的我們就遇到挫折。”今年5月,在第三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說。從尹同躍的話中不難看出,奇瑞與華為在合作過程中的分歧并不少。
近期,奇瑞用智界品牌官方賬號對奇瑞品牌新車風云A9L進行直播宣傳,此舉引發部分智界用戶的不滿。當日,智界系列產品總監海藍天在官方社區向用戶道歉,并表示后續將加強管控。
“奇瑞在智界直播間為風云A9L引流,本質是集團資源向奇瑞母品牌傾斜,智界被當成‘干兒子’,用戶自然用腳投票。”盧克林說。
智界與奇瑞旗下其他品牌的內耗問題,從前者誕生之初就已顯現。作為同屬奇瑞的高端品牌,星途星紀元與智界旗下產品在外觀、技術和價格上都有諸多相似之處,據經濟觀察報此前調查,兩個品牌的一些終端銷售人員在向用戶推銷時會有意或無意地拉踩另一個品牌。
除此之外,智界車型與鴻蒙智行旗下其他品牌車型也面臨“內部競爭”的壓力。例如,問界M7(家用SUV)與智界R7(運動SUV),享界S9(豪華轎車)與智界S7(科技轎跑)的價格區間均存在一定重合。
經濟觀察報走訪了解到,華為門店通常能容納1至3輛展車,而鴻蒙智行旗下已擁有8款在售車型,智界S7有時會“展位輪換”被撤下,問界占據鴻蒙智行半數以上銷量,部分銷售人員優先推薦問界,包括智界在內的其他品牌車型有時會淪為展廳配角。
盧克林表示,智界想打“華為智能+奇瑞制造”牌,但它在品牌層面與問界和星紀元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差異化。
獨立考驗
今年初,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這意味著,智界從“華為-奇瑞聯合項目”轉向獨立實體運營,該變革被視為智界自救的新嘗試。
從組織架構看,智界獲得獨立法人資格后,擁有自主財務核算與營銷決策權,可在一定程度上繞過原先奇瑞內部審批流程直接調配資源。據了解,奇瑞計劃采取“只控股、不指揮”的原則,不干預日常運營,華為技術團隊仍深度參與研發。
有報道援引奇瑞內部人士的話稱,隨著奇瑞超級二工廠在2024年正式啟用,智界已擁有專屬工廠,該工廠在各方面都圍繞華為體系的車型打造,與奇瑞旗下其他品牌車型不再有爭奪產能資源的問題。
今年5月30日,起售價高達70.8萬元的尊界S800正式上市,該車上市24小時大定便突破1600輛,尹同躍成為尊界S800的首批車主。有傳聞稱,尊界刺激尹同躍更加重視奇瑞與華為的合作。
在尊界S800上市后的第二天,尹同躍公開表態:“我們現在的原則是:有分歧的時候聽華為的,意見一致的時候聽奇瑞的。”
為了解決“華為展廳配角”問題,智界已開始建設專屬渠道。早在2024年7月,就有消息稱,奇瑞正在組建智界銷售公司,由奇瑞方面負責銷售體系搭建,新公司將具備完整的品牌、公關、渠道、售后、培訓等全部營銷職能。今年5月,智界舉辦專網經銷商招商大會,開始篩選經銷商資質。
智界也在進行品牌形象的差異化突圍。今年7月,智界發布六邊形新LOGO,以品牌名稱“LUXEED”的“X”為主體,形成中間向四周發散的光芒形態。
在余豐慧看來,智界的困境是華為“造車聯盟”擴張風險的縮影,也是傳統車企轉型中“既想借力又恐失權”心態的寫照。未來,華為與奇瑞必須要建立更清楚的權責界限,實現更有效的戰略協同,才能讓智界有機會走出問界的陰影,而不再成為鴻蒙智行版圖中“扶不起”的那一塊。
(作者 濮振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濮振宇
汽車與出行新聞中心記者 關注汽車產業政策、行業企業轉型等,對自主品牌、主流合資品牌關注較多,擅長分析報道。 聯系郵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號:pzy36996349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