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的一個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人頭攢動。
排隊的人群安靜而莊重,他們大多穿著灰藍色的中山裝,手里捧著鮮花,眼神復雜。
有人悄悄抹淚,有人低頭默哀。
那天,是毛主席紀念堂正式對外開放的日子。
可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這座紀念堂不像故宮、頤和園那些老建筑那樣坐北朝南,而是反著來的,坐南朝北,朝向廣場中軸線的北端,面對人民英雄紀念碑。
這事兒當時可不是沒人提。
有老建筑師私下里都嘀咕:這么大的紀念性建筑,怎么能不按傳統來?可最后,設計方案就是這么定下來了。
沒有轉圜的余地。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得從1976年說起。
那一年對中國來說,注定不平凡。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7月,唐山大地震,24萬人遇難。9月9日,毛主席離世。
短短幾個月,舉國震動。
整個社會情緒低沉,很多人都在問:接下來怎么辦?
10月8日,中央正式決定建一座毛主席紀念堂,地點就在天安門廣場。
那時候距離主席去世才過去一個月。
決策快到讓人意外。
討論最激烈的,是朝向問題。
會議上,有人提議照老規矩來,坐北朝南,符合風水布局。
也有人堅持要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同向,面朝北,象征毛主席與人民站在一起。
主持會議的谷牧說了一句話:“主席生前最反對特權,為什么身后要高高在上?”
這句話沒人接,但也沒人反駁。
從那以后,設計圖紙就沒再改過。
其實,設計團隊的壓力遠不止朝向這一項。
紀念堂要建在廣場正中央,周圍是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天安門城樓,每一座都是標志性建筑。
怎么建?建多高?材料從哪來?施工時間多長?
文件里明確寫著:1977年“五一”前完成主體工程。
也就是說,從1976年11月動工到1977年5月,只有半年。
北京那時候已經下雪了,地面凍得像鐵板。
鋼筋工人要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里綁扎鋼筋,手套根本不管用,干一會兒就得烤火。
混凝土24小時不間斷澆灌,有的工人連續幾天不下工地。
有人問他們累不累,有個50多歲的老工人抿著嘴說:“這活兒不能說累,給主席干,值?!?/p>
建筑材料的選擇也不簡單。
當時全國各地都在送樣品。
云南的大理石,山東的花崗巖,東北的紅松,連鋪地磚都要精挑細選。
最讓人頭疼的是水晶棺。
東海水晶,純度99.99%。
全國能找到的上等原礦就那么幾塊。
工藝要求極高,表面一點氣泡都不能有。
負責打磨的人手上戴著鹿皮手套,每抹一遍就要用酒精擦一遍。
有人說,那幾個月,他們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春節那會兒,工地上依然燈火通明。
食堂給工人加了頓餃子,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紅了眼眶。
一個年輕焊工說:“我爸是老紅軍,我能參與這事兒,他要知道,肯定樂瘋了。”
1977年5月4日,紀念堂主體結構如期封頂。
天還沒亮,工地上就響起了第一聲鞭炮。
沒人喊口號,也沒人擺拍。
很多人只是站在那兒,抽了根煙,然后繼續干活。
緊接著是內部裝修。
大廳的地面用的是山東五蓮紅花崗巖,通體細膩,打磨得能照出人影。
墻面鑲嵌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材,每一塊背后都有檔案記錄。
8月20日,毛主席的遺體正式安放在水晶棺內。
整個過程沒對外公布細節,只知道那天的現場安靜到極點。
有人說,連呼吸聲都聽得見。
棺內覆蓋著黨旗,四角壓著鮮花。
堂內燈光柔和,沒有任何裝飾性元素。
只有一個目標——莊重。
再說回那朝向問題。
其實,坐南朝北的設計還真不是中國第一次。
可放在天安門廣場這個政治象征最強的地方,卻是頭一回。
有建筑史學者后來評價說,這是“地理中心的政治表達”。
說白了,就是用空間來表態:毛主席不是神明,不在高處,而是永遠朝著人民。
這個決定,在那時候其實挺冒風險的。
要是出了差錯,設計團隊一個都跑不了。
但誰都沒退縮。
他們說:這是歷史任務,干了就不后悔。
1977年9月9日,紀念堂正式對外開放。
那天沒搞儀式,也沒請領導剪彩。
只是讓群眾自發排隊進場。
很多人帶著孩子,有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了兩三公里。
有人在紀念堂前站了十分鐘,沒說一句話。
最后只留下一句:“終于見上了。”
從那以后,再也沒人質疑那朝向的事兒了。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
谷牧回憶錄編寫組,《谷牧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
王世仁主編,《中國現代建筑口述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
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編,《毛主席紀念堂建設資料匯編》,1978年館藏文件。
《人民日報》1977年9月10日,第1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