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的00后小姑娘,在吐槽自己的老媽:
我就像趕場子一樣,被我媽催著上學、工作、結婚、生孩子,不管干什么都要趁早,就好像后面有鬼在追一樣。
東亞大部分父母的終極幻想
小姑娘最后總結,我覺得東亞大部分父母的終極幻想就是:
孩子滿18歲當天,就立刻白日飛升;
先化作一道金光飛到半空中,然后地上緩緩升起一座杰出父母牌坊;
最后金光消失,化為一女一男兩個元嬰;
父母喜極而泣,終于獲得圓滿……
小姑娘的話太抽象了,但是又好真實,辦公室的同事們都笑死了……
把這番話展開一下,就是:
小學到高中一心只讀圣賢書,考試次次第一;
和異性同學說話會臉紅,更不要說早戀;
一放學就是回房間學習,家里來了親戚長輩,能準確叫出稱呼(然后繼續(xù)回房間學習);
寒暑假從不外出鬼混,一直在家做作業(yè),做完了主動要求再來十套卷子;
高考上了名牌大學,大學更是全面發(fā)展,績點第一,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國獎論文n手抓,以優(yōu)秀畢業(yè)生身份畢業(yè);
立馬考上公務員,進單位第二天就學會拍領導馬屁,逢年過節(jié)主動給領導送禮;
母胎單身二十多年,然后工作三個月內就找到對象;
對象也是名校畢業(yè)乖孩子,一出校門進公門;
確定關系一個月見家長,一年內結婚,婚后半年不到生一對龍鳳胎。
我發(fā)現,很多東亞家長,不把自己的小孩當作獨立的人,而是是一只可以拎出去炫耀的包包,功能就是給他們長臉。
如果這個需求沒得到滿足,那他們就會說,這孩子“養(yǎng)廢了”。
甚至還會說“真是白養(yǎng)你了”。
父母的過高期望,其實也是一種冷暴力
曾看到一個話題:有時候真不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還是不愛孩子?
說愛吧,可是一直以來都是惡語相向,吹毛求疵;說不愛吧,又還是把你養(yǎng)大了。
或許,父母愛的是他們想象中的孩子。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不令他們滿意的時候,他們是什么表現?
有沒有真正關心你的感受,有沒有試圖理解你的思維,欣賞你的個性?
就有答案了。
他們或許是“愛孩子”的吧,但他們愛的那個孩子不是你。
從小,我媽就教育我,要給她“爭氣”!
有一次家里來了好多親戚,她當著大家問我:上學是為了什么?
我怯生生地猜測著說:給媽媽爭氣!(我甚至不知道這詞啥意思)
全場掌聲雷鳴!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困于貧窮,而是毀于父母過高的期待。
就像吹氣球一樣,要是用力過猛,超過了極限,氣球就肯定會爆炸。
“期待”應該是一個很美好的詞語,父母不應該把它變成一個帶有傷害性的貶義詞。
我媽只允許她拿我跟別的小孩比,不允許我拿她跟別的家長比。
父母只是生了個孩子而已,又不是生了個叮當貓和阿拉丁神燈。
沒有人能夠將孩子永遠框在自己的預期之中。
我覺得,父母把自己這一生過好,孩子差不到哪里去,父母格局要大一些,眼光要長遠一些。
因為只有正確的愛和期望,對孩子來說才是甘泉和雨露,才能真正滋養(yǎng)孩子的健康成長。
放下期望,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無論發(fā)生什么都始終和他站在一起。這才是孩子心中渴望父母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