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由北京市政協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 提案辦理面對面”訪談節目在全網推出。本期節目聚焦“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市政協委員、市民及網民代表與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立新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路徑與未來發展方向。
博物館之城建設穩步推進
張立新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圍繞“博物館之城”建設目標,制定了《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提出“兩軸四區多點”的空間布局,計劃到2030年全市博物館總數超過360座,2035年突破460座,實現每10萬人擁有2座博物館。目前,北京已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單位,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并推動50家“卓越博物館”和100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館建設,形成多層次博物館體系。
科技賦能,創新文博體驗
針對市民關心的博物館服務優化問題,張立新提到,今年暑期北京22家博物館調整開放時間,20家推出延時服務,并通過“北京博物館季·科技月”推動“文博+科技”融合,如AI導覽、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提升觀眾沉浸式體驗。未來還將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預約參觀機制,避免“一刀切”管理。
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并重
在文物保護方面,張立新強調,北京正全力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摸清文物資源底數,并落實“先考古、后出讓”政策,確保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協調發展。同時,依托中軸線申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重大項目,推動文物合理利用,打造國家文化地標。
市民建言獻策共促發展
訪談中,市民代表就博物館預約難、特色展覽不足等問題提出建議。張立新回應,將進一步完善錯峰開放機制,鼓勵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并加強館校合作,讓博物館成為“社會教育大課堂”。政協委員則呼吁加強京津冀博物館聯動,形成區域文化合力。
此次對話展現了北京市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未來將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和公眾參與,持續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來源:BRTV新聞(記者:鄧耀明)
編輯:霍天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