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濱海新村街區的拐角,“親愛的蘇”書店靜靜佇立。推門而入,整潔溫馨的空間里,文學書籍整齊陳列,偶有讀者靜坐閱讀,時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腳步。這家由蘇女士主理的獨立書店,不僅承載著她的童年夢想,更成為了城市里一處安放心靈的角落。
(書店位于海口濱海新村街區拐角處)
“開書店的念頭,從小就在心里扎了根。”蘇女士笑著說,“親愛的蘇”這個名字源于她的名字,此前做自媒體時便一直使用,書店開張后順其自然沿用,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名字統一。
定居海口后,她發現這座宜居的城市雖不缺書店,但自己偏愛的文學類書籍并不充裕,于是決定親手搭建一個“放自己喜歡的書”的空間。
(書店主理人蘇女士)
沒有刻意的定位,沒有預設的標簽,“親愛的蘇”的選書標準簡單而堅定——主理人自己喜歡。“我就是這家店的受眾,不喜歡的書不會出現在貨架上。”蘇女士說,這里更像一個“大家愿意來讀文學作品的小地方”,吸引的多是熱愛文學的讀者,其中不少是年輕女性。
一位讀者的經歷讓她記憶猶新:“有一位女生小時候在這附近上學,曾盼著周邊有一家書店。多年后她偶然發現我們,激動地說,‘小時候的愿望實現了’。她的感動,也深深打動了我。”
(書店店內)
除了書籍,書店還不定期舉辦文化活動。近期一場圍繞漫畫《心的散步》的分享會,便傳遞出蘇女士想倡導的生活態度——書中以黑白畫記錄人在失去后的療愈與重生,提醒人們慢下來感受生活。作者石榴老師因喜愛海口,更將當地椰子樹比作“煙花樹”,欣然應邀而來。
(書店一角展示的獨立漫畫與音樂作品)
談及經營,蘇女士坦言最看重“真心”:“哪怕參與的人不多,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歡的事、真心認可的書,就值得去做。”在她看來,當下的生活已然是理想狀態:“做著喜歡的事,遇見有趣的人,曾經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現在正一點點實現。”
對于書店之于城市的意義,蘇女士說:“或許就是讓人們知道,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在大家感到焦慮時,總有一盞燈、一頁書在為你守候。”而這座給了她舒適感的城市,也讓她甘愿在此搭建起屬于自己的小小理想國,為海口的文化肌理增添一抹溫柔的書香。
(墻上張貼的詩句與圖文)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 王思雨)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