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一個星期了,身體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熱,像蒸籠一樣的熱,心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逸。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老家的人均工資中位數可能在3500左右,體制內的4000塊比較普遍,如果有個20年工齡,大概在5500以上。超市員工2000多,還有一些企業,工資在3000-6000不等。這個收入在內地很多地方都比較普遍,北方我沒怎么去過,所以不好說,但是南方類似的地方很多。
縣里常住人口大概在30萬左右,有兩所從武漢搬遷過來的大學,所以街上的年輕人還不算少,人均GDP接近10萬,這算很不錯的數據了,這個人均GDP放在廣東的縣市里面也能排在前列。
從縣政府導航去武漢大學1小時12分鐘,去武漢協和醫院1小時20分鐘,最近的高鐵站41分鐘,這個距離放在深圳差不多就是光明區到南山區的時間。
老家沒有星巴克,沒有大屏幕的電影院,也沒有大型游樂場,但是有咖啡廳,小屏幕的電影院,有學生喜歡的蜜雪冰城,基礎版的吃喝玩樂吧。
縣醫院是二甲,看看小病還行,如果生了大病要做手術,都跑去武漢治,反正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
縣里最差的就是教育,縣城的老師都躺平了,因為沒什么壓力,縣一中每年有幾個學生考到華東五校,但是很多年都沒有清華北大的。這個成績在湖北省內算是很差的,如果放到深圳,大概和第15名左右的高中差不多。
這樣的工資,GDP數字,教育醫療水平,以及配套的生活設施,房價多少呢?
我直接上圖。
我和我爸散步,看到很多類似這樣的樓盤,我說真是沒有天理,老家一個月的平均工資可以買1.2個平米,深圳一個月的平均工資只能買0.2個平米,這個性價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但是這就是趨勢,以往四大一線城市斷崖領先其他城市的現象要慢慢成為歷史了,雖然還是領先,但是差距會縮小很多。這其實符合資本的特性,資本總是會選擇成本更低的地方,最終讓各地的發展保持一定差距,差距過大的時候,從高成本地方流向低成本地方是正常的。
前幾天公布了上半年的GDP增速,湖北是6.2%,河南5.75,四川5.6%,廣東只有4.2%,這也基本符合我的感覺,很多投資開始從沿海轉向內地,只要有了產業,就能吸納就業,人口回流也會成為趨勢。
這大概就是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表現吧。
這些年經濟發展的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房地產暴雷的拖累,再加上中美競爭的大時代背景,導致沿海很多產業生存困難,特別是房價跌的兇猛。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暫時的,但是后面我們慢慢會感覺到,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變推動了財富的再分配。
很多小調整累計到了一起,就變成大改變了。30年前,中國飛速發展,但是只能在城市里面感覺到,現在,還在快速發展,而這種發展在小地方感受可能更加明顯。
五年前我樓上那戶把房子賣掉,舉家搬遷回襄陽,不知道現在過得怎么樣,我估計應該挺安逸的。
有些事不要強求,當覺得很累的時候,妥協也不錯。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