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
不去上輔導班,不去自習室和圖書館,從7.12到9.1號,與高三娃將近50天的相愛殺殺相處。
比《活著》更深刻,比《人生海海》更唏噓,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更哲學,惟愿渡劫成功,修煉飛仙。
當時寫下只是調侃自己,知道這兩個月會很艱難,但慶幸這一周都沒跟孩子發生沖突。
只是不曾想,還沒到下午,打臉就來得如此之快。
終是沒有熬過7日之癢,結結實實的跟娃發生了一次因為學習而爆發的爭執與沖突。
起原就是因為這兩天聽數學課進展緩慢,學校的作業進度更是早就跟丟了。
看著孩子像小貓釣魚一般,一會逗逗弟弟,一會聊些廢話,一會消磨點時光,一會刷會視頻。
是真有點著急啊,忍了又忍,提醒自己不要吵孩子,多說無益。
于是,我就開始深呼吸,專注于忙自己的事情,克制自己的糾正欲和控制欲。
直到孩子在玩了快一個小時之后,還沒有罷休的意思,我有點忍不住催促:
前邊磨蹭和摸魚就算了,這玩個把小時也就算了,咋還沒完沒了?這跟你的既定計劃差距太大了。
孩子聽了我的指責后,瞬間就啟動了防御:
我的計劃已經取消了,你可以不用再掛念了。我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很好了,給我恁多壓力干啥,有你這樣的媽,我才學不會!
聽完娃的話,我的眼淚就一下子奔涌出來了。我以為這個暑假前6天不評判,不指責和不要求,孩子會懂分寸,知進退。
沒想到一提學習,忍不住發兩句牢騷,就立刻變成了翻車現場。
計劃是孩子自己定的,餅是孩子親自畫的,控制電子產品和監督學習也是孩子主動要求的。
小心翼翼的管,千方百計的提升自己的心理和心理能量,給孩子足夠多的正反饋,我已經耗盡了自己大半的能量。
沒想到一個沒忍住,還是將眼前的歲月靜好和母慈子孝,粉碎得片甲不留。
太扎心了,也有種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維穩的無力與挫敗感。
我沒有選擇跟孩子繼續糾纏,而是轉身下樓出門溜圈。
38度的高溫與熾烈之下,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朦朧著雙眼,頭腦一片空白,甚至過馬路時闖了紅燈都毫無覺察。
只有傷心和無奈,心想:
現在的孩子是怎么了?這個世界是怎么了?
明明家長已經在用力地活著!用力地愛著,用力去努力著!還要怎樣嘛!
等情緒平復后,回復家長的信息,也是被孩子氣到吐血的一幕幕。
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我懂家長被孩子氣到冒煙的無奈,也懂家長想管又管不了孩子的挫敗與惋惜。
我跟家長說:
對于孩子,能管就管,管不了就后退吧,別跟自己較勁,別讓自己太卑微。如果孩子實在不聽,那就收起對孩子好的心。
說這些話,并不是不痛不癢的廢話,而是我自己多次親身體驗的總結與教訓。
只要孩子不高興,一定會拿不學習來威脅父母,一定會說我以后會更擺爛,就是為了報復父母等這些恐嚇語言。
千萬別被孩子的恐嚇威脅,也千萬不要因此而對孩子過度讓步。
如果被孩子氣得吐血,一定會很難受,允許自己難過,失望,沮喪和無力以及負情緒。
然后后退一步,去覺察情緒,告訴自己:
別對孩子太好,用60分的標準去愛就足夠了。多一份愛都是多余的,要克制要少給點,少為孩子做一點。
這不是為人父母的任性,而是慈悲與自我放過。
40+的中年媽媽和家長,上有老,下有小,經不起這么折騰,也經不起過度生氣與悲傷了。
講真,你氣病了,氣傷身了,受罪的還是自己,無人能共情與心疼。
已經到了自己哄自己,自己多愛自己的年齡了。
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都在用力地生活著,都非常不容易。
多愛自己一點,放下助孩情結,尊重孩子命運。克制過度愛孩子的心,就少受點傷,少生點氣,就會慢慢放下執念。
對自己,對孩子,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因需而助,相互尊重,彼此放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