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人到中年,朋友圈里越來越多人,從「曬娃狂魔」發展成了「淡定老祖」,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維系著親子關系的延續,又導致了親子關系的「破裂」……
親子關系,遭遇「七年之癢」
回想閨女小時候,我也是個「發圈狂魔」,搞得朋友圈像電視劇連載。
而且必須九宮格,格格塞滿,格格耀眼。
我媽問我:你發的這些,咋看著每張都一樣呢?
我:才不一樣!你看,這張臉更圓潤一點,這張睫毛更長一點,這張笑得更嬌羞一點……
朋友圈簡直成了當媽的勞動成果匯報現場。
一泡等了好幾天的屎,一顆剛冒頭的牙,一床昨晚尿濕的被,一場感冒、發燒,都被老母親忍不住分享。
還有一些老母親甚至把朋友圈當成了醫院:
總之,在老母親發的每一條朋友圈里,都傳達著這樣的意味:
可是,千算萬算沒想到:昔日曬娃有多輝煌,而今就有多凄涼!
現在,點開一個個同齡老母親的朋友圈,不僅都是三天可見,孩子的照片好久都看不見了。
一大波兒童,正悄悄地從朋友圈消失!
不必納悶,也不必心慌。
你以為只有婚姻才會漸漸步入憔悴嗎?你以為只有對老公會越看越不順眼嗎?
不,母子之間也有「七年之癢」。
當娃褪去了嬰兒肥,媽媽褪去了慈母光環。
當孩子到了7、8歲,終將會貓嫌狗不待見。
娃1歲,突然放了一個響屁,老母親滿心歡喜,朋友圈報喜:
我兒子今天放了一個大響屁,真臭,可聽著像春雷降臨大地。
娃7歲,突然放了一個響屁,老母親立馬怒目圓睜,一臉嫌棄:
跟你爹一個樣,放屁特臭還一點文明不講……
娃2歲,玩起了iPad上的游戲,老母親像發現了新大陸,急忙朋友圈記錄:
無師自通就會玩游戲了,小東西真聰明!
娃8歲,剛打開iPad,就被眼尖嘴厲的老母親一頓訓斥:
干啥啥不行,玩游戲第一名!還不趕緊去寫作業!
你看這世界上不光有渣男,還有「渣媽」: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卻喊熊孩子。
以前看娃,哪兒都是優點;現在看娃,全身急需教化。
更別說發朋友圈曬娃了,能不挨打就算「皇恩浩蕩」了。
有人調侃道:
如果一個女人突然愛發朋友圈了,那她一定是生娃了;
如果一個女人不發朋友圈了,那她的娃一定是上小學了。
孩子上小學后,迅速從天堂跌落人間,當媽的幸福感也噌噌噌下降。
以前感覺娃是個天才,現在感覺他智商下降得太快。
以前感覺娃遙遙領先,現在感覺不爭氣得讓人急眼。
從天使媽媽,到白雪公主的「刻薄后母」,只需要娃上個小學。
作業,更是成了母子間趕也趕不走的「小三」。
以前,下班回家,孩子撲過來,老母親笑臉相對:
寶貝,今天想媽媽沒有?
現在推門進屋,孩子躥出來,老母親臉色一沉:
作業寫完了嗎就玩?
以前的夜晚,跟孩子玩玩具,做手工,你儂我儂,拍照發個母愛濃郁的朋友圈。
現在,陪讀時跟孩子拍桌怒吼,哭哭咧咧,娘倆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再說,孩子一上四年級,作業開始變難。
雞兔同籠、速度時間、相遇追及……
孩子的智商短板充分暴露,爹媽被全面侵占,大腦開始清醒:
小時候覺得娃能上哈佛,現在只要長大不啃老就阿彌陀佛。
還在朋友圈曬娃?
曬什么?
今天又是被老師私信告狀的一天?
今天又是母子大打出手的一天?
今天又是被作業氣得五臟俱焚的一天?
發個朋友圈吐槽孩子吧,還顯得自己很無能,情緒也不穩定,人設雖然不至于崩塌,但也沒必要在公眾場合自我摩擦。
就算發個朋友圈曬娃,也只想說:雞媽已死,有事兒燒紙!
這個時候,還不如狠狠心,點一杯讓自己放縱的奶茶。
數年后,老母親們終于在朋友圈前清心寡欲,大徹大悟,遁入空門,
法號:莫曬。
你以為只有孩子才會長大嗎?
不,老母親照樣在一天天成熟。
孩子6歲前,老母親的生活都被娃塞滿。
你上不了天,你也入不了地,天天倒騰屎尿屁。
等孩子一上小學,老母親們終于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
兒孫自有兒孫福,別讓自己那么苦。
除了養娃,我們還有好多別的樂趣。
游泳健身走起,誰還沒有點小毅力;
讀書英語打卡,三十而驪不是笑話;
創業、再就業如火如荼,中年女人讓人佩服;
歲月從不敗老媽,拾掇拾掇咱又是小仙女。
那朋友圈里發點啥?
偶爾來了興趣,發個在陽光咖啡館閑坐的美顏自拍,你以為老母親是為了求點贊嗎?
你說啥,朋友圈曬個娃?
又得分組屏蔽,怕娃被拐;又得措辭文案,怕人說凡爾賽;又得拉住孩子各種找角度……
說真的,有那個功夫,歇會兒不好嗎?
再說了,孩子一過10歲,想在朋友圈發張他的照片,就算是個背影,還得經過人家的同意,老母親何必自討沒趣。
頂多在開學、心臟支架降價、戒尺賣爆等重大利好時刻,難掩激動心情,拍一張熊孩子的背影發個朋友圈。
以示萬母同賀,跟朋友圈群眾打成一片。
中年女人的朋友圈,就像男人事后一根煙:
各種淡定、佛系、沒欲望,帶著一種「莫挨老子」的倦怠。
從孩子一點風吹草動就發朋友圈,到現在天塌下來,也能不動聲色地自我消解,我們越活越通透。
但是,不知道為啥……
一大波娃正從朋友圈消失,一大波貓正在朋友圈崛起。
本文轉載自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系原作者。作者:安語時,家庭教育指導師,媒體專欄作者,理性與感性、優雅與邋遢完美結合體。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