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曝光的9.3閱兵地面方陣圖片中,除了有雙離譜之稱的四代坦克之外,還有一款神秘裝備將是首次亮相,那就是首次出現在閱兵式上的無人艇。通過與拖車的簡單對比,這款無人艇的噸位應該在一百噸附近,屬于中型無人艇,用途大致可能包括前出偵察、攻擊(也就是所謂的察打一體),或者破障,人員物資輸送等。
正如之前官方強調的那樣,出現在閱兵式上的都是現役裝備,這意味著我軍繼各類無人機和各類輪/履/仿生地面無人設備之后,已經正式裝備了無人艇。
一方面是無人艇已經在俄烏沖突中體現了不亞于察打一體式無人機和自殺式無人機的價值。在烏軍月初發布的最新一則無人艇實戰視頻里,一艘無人艇乘著夜色靠近克里米亞,然后起飛搭載的無人機向俄軍陣地投擲了多枚彈藥,摧毀了包括“天空-M”預警雷達在內的多個俄軍裝備。
而在之前的戰例中,烏軍的無人艇不僅多次重創俄海軍黑海艦隊,甚至還取得了擊落俄空天軍蘇-34戰斗轟炸機的戰績。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烏軍使用無人艇對克里米亞的襲擊已經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俄方目前依然沒有有效的應對方案。
另一方面是因為無人艇是破解美軍馬賽克戰術的關鍵一環。美軍承認在整個西太平洋打不贏解放軍,但是又不甘心把西太平洋拱手讓給中,于是搞了個所謂的馬賽克戰。
按照美軍自己的解釋,馬賽克戰就是將原本由單一多用途平臺(例如驅護艦、有人戰斗機等)的戰力分配到大量造價低、功能單一的無人系統上(無人艇、無人車和無人機),然后借助AI和高速戰場網絡根據戰場條件的變化進行自主協同編組(無人系統與無人系統之間,以及無人系統與有人平臺之間),然后對敵實施全方位的多向進攻,使敵方防御系統飽和、決策系統崩潰,達到顯著提升突防概率和打擊效果的目的。
美國智庫認為,在美軍傳統武器系統不再擁有技術優勢的時代,馬賽克戰能夠讓美軍通過轉向敵人永遠無法預見的低成本技術來恢復自己的作戰優勢。簡單講就是美軍準備在戰時與中國軍隊在廣袤的西太平洋打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無人化裝備為主、無人與有人結合的游擊戰。
此外,臺灣當局也在大力發展自殺式無人艇,妄圖在未來的統一之戰中偷襲解放軍登陸艦隊。
美軍執行馬賽克作戰的部隊將大量使用無人系統進行人機協同作戰。其高達50%兵力為無人系統,包括但不限于各種無人車輛(例如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無人艇(例如LRUSV武裝無人艇)和無人機群等。
而被美軍預設為戰場的西太平洋包括了亞洲東部、東南亞、大洋洲北部及周邊海域,海域面積超過7000萬~9000萬平方公里,擁有無人/有人島礁接近2萬個。很顯然,美軍試圖利用西太平洋的廣闊無垠來稀釋甚至是抵消中國海空軍在第二島鏈內的數量和質量優勢。
因此,要破解美軍的馬賽克戰,依托現有的有人作戰平臺(驅護艦,戰斗機等)效果太差,唯有海量的無人作戰平臺才能擔此重任。但是西太平洋太遼闊了,小型化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是航程不足以支撐在西太平洋進行全天24小時巡航。
而類似于翼龍-3這類擁有洲際航程的超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雖然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成本又太高,無法進行超大規模的部署。
簡單來說,單純依靠無人機是無法實現對整個西太平洋的全面監控,哪怕屆時中國在整個西太平洋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也不行,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西太平洋太遼闊了,各類島礁更是眾多,每一個沒有被實時監控的島礁都有可能成為美軍馬賽克部隊登陸并部署無人化作戰裝備的基地。
而依托海上無人作戰平臺(無人艇),通過與無人機之間的智能協同,理論上就能夠在不出動有人平臺(軍艦、各型軍機)的前提下對整個西太平洋海域以及所有島礁進行全天候監視,從而輕松破解美軍的馬賽克戰術,以及臺軍發展自殺式無人艇的圖謀。
大致的戰術可以參考上面提到的烏克蘭的戰例,無人艇作為母艦,搭載海量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或自殺式無人機在指定海域進行長時間的全天候巡航,并定時起飛察打一體無人機對每一片海域和島礁進行全天候監視,一旦發現目標就可以將目標信息與后方進行共享,由己方的軍艦、戰機或者遠程彈道導彈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當然也可以由無人艇、察打一體無人機或自殺式無人機自主對目標進行打擊。
這也算是中國版的馬賽克戰。而依托全世界最強的工業體系,解放軍無人艇和無人機在技術做到全球最強的同時成本早已經做到全球最低,產能更是碾壓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的總和。相比美軍可能難產的馬賽克戰,中國版馬賽克戰實現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其實我們在無人艇的研制和裝備上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只不過相比美烏兩國低調而已。早在5年前官媒對73集團軍的一則道中就出現了無人破障艇的身影。
在演習中,這款無人破障艇在高速抵達預定水域后,自動向周圍海域拋出海量的爆破筒,通過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敵方布置的水雷全部清除。為后續登陸部隊清理出安全的登陸場。有意思的是,雖然定位是破障艇,但也可以搭載其它武器,在抵近海灘后對沙灘上的反登陸障礙甚至是敵方火力點進行打擊,為后續登陸部隊上岸做準備。
在3年前的5月18日,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船"珠海云"號在廣州正式下水。該船可以在開闊水域進行遠程控制和自主導航,并能夠攜帶包括無人機、無人艇和潛航器在內的60多種無人設備,是全世界首艘人工智能無人機母艦。
很顯然,我們完全可以在"珠海云"號基礎上打造一款噸位更大的軍用型無人母艦,搭載更多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和自殺式無人機,甚至是無人艇,在西太平洋進行反馬賽克作戰。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們展出了可能是全球最高端的“虎鯨”無人作戰艇。這是一型五百噸級的大型高速隱身水面無人作戰裝備。根據公開資料,“虎鯨”無人作戰艇的最高航速大于40節,具有出色的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續航能力超4000海里,并且采用了耐波性一流的三體船型,在惡劣海況下穩定性表現比肩2000噸級的傳統軍艦,非常適合在海況復雜的西太平洋進行長期部署。
“虎鯨”還安裝有媲美輕型護衛艦的雷達和武器系統,其安裝了12面貼片式的AESA雷達,拖曳反潛聲吶,并配備了30毫米艦炮,能夠共架發射中/遠程艦空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甚至是巡航導彈的8單元HT1型通用垂發系統,以及2具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按照官方的說法,“虎鯨”能夠獨立實行超視距火力打擊、防空反導及搜潛攻潛等傳統作戰任務,并能夠搭載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實施跨域立體作戰。
很顯然,類似于“虎鯨”這樣的無人作戰艇在戰時完全可以部署在西太平洋海域,配合察打一體無人機摧毀美軍的各型武裝無人艇,以及執行運輸馬賽克作戰運輸任務的軍機和船只。
當部分國家還在拼命生產自殺式無人機,并為全國年產能達到中國一個民間小廠水平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中國軍隊已經擁有了完整的海陸空一體化無人作戰體系。果然,在無人作戰力量的建設上,當別的國家還在想盡辦法攀高峰的時候,中國早已經到達了外太空的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