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母女情感節目《是女兒是媽媽》第二季已經播至尾聲,在第11期正片中,其他幾對母女都出去玩戶外項目了,節目組給薄永霞和李嘉格請來兩位心理專家,針對她們的情感糾葛進行了專業的疏導。
這一方式看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薄永霞和李嘉格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對話,母女倆的心結得到了改善。然而薄永霞的一席話,卻讓網友對她說話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起因是薄永霞在談話中,提到了自己認為李嘉恪面對家庭矛盾時偏袒婆婆,對自己不公平。然后她指出,自己之所以對“公平”這么在意, 是因為一段童年陰影,自己16歲的時候,爸爸給弟弟買了一輛自行車,花了兩千多元。
她覺得不公平,也想買一輛兩百多元的自行車,卻被爸爸訓了一頓,還是媽媽心軟,和爸爸商量不就是兩百多嘛,你就給她買吧,所以爸爸給她買了自行車。
自行車買了,但是爸爸對弟弟的偏向,對她的冷漠,給她內心留下了不可痊愈的傷害,一直到現在還經常應激,一旦被不公平對待,就會發火吵鬧。
李嘉格聽完這段話很快理解了媽媽的苦衷,當場向她道歉,母女倆的情感暫時得到了改善。
然而,網友聽完薄永霞這段話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勁,然后認真算了算,薄永霞出生于1965年,今年60歲,16歲的時候就是1981年,據她所講,他爸爸這一年給弟弟買了一輛兩千多的自行車,導致她的童年陰影。
問題就出在這,1981年的事,現在說起來挺像真的,然而年紀40加以上的觀眾,都知道這有多離譜。
1981年,國內職工平均月工資是64元,年工資768元,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價格是160元左右,大多數人還是不舍得買,實際上整個80年代,自行車和手表、縫紉機、收音機組成的三轉一響,大多數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才能用擁有。
就算當時東北老工業還比較興旺,一般雙職工家庭一年最多也就賺兩千元左右,薄爸爸舍得花兩千多給兒子買自行車,這如果是真的,寵娃指數頂破天花板。
所以現在看來,薄永霞要么是口誤,跑火車習慣了,為了表現爸爸偏愛弟弟,張口就說出來一輛自行車兩千多。
要么就是薄永霞的家庭條件太好了,爸爸繼承了海外的巨額遺產,有很多錢給孩子花,這樣也就說通了薄永霞一直都有很強的優越感,她應該從小到大都很有錢,大可以讓李嘉格衣食無憂,不必看車澈媽媽的臉色。
現在《是女兒是媽媽》很快就要收官了,大家都很高興看到薄永霞和李嘉格能夠冰釋前嫌,重新找回從前的溫馨,然而事實上,薄永霞對親家積怨很深,而李嘉格和婆婆的關系還不錯,雙方要想真正和解,給李嘉格的孩子們營造一個溫情和美的成長氣氛,仍然很難達成,怕就怕以薄永霞和李嘉格的脾氣,好過這一段就好恢復過往的爆竹脾氣,一點就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