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們的玩具也有了新變化,可以燒水的玩具鍋、“啪啪圈”玩偶、針筒捏捏樂等五花八門。但大家可能沒留意,這些玩具卻藏著隱患。
調查中記者發現,混淆玩具與家用電器的界限,只是玩具安全隱患的一種,而那些沒有合格證、廠名、廠址等法定產品標志信息的不合格玩具產品,其安全風險更需引起家長和相關部門的關注。
輕輕一甩,可愛的小動物玩偶就會纏繞在手臂上,這種外表是毛絨材質,內部由金屬制成的網紅玩具叫作“啪啪圈”,深受一些小朋友喜愛。
6月2日下午,衢州市龍游縣的金女士駕車行駛在路上。坐在車輛后排座位上的女兒就在玩一款蛇形的“啪啪圈”玩偶。不料意外發生了,毛絨玩具里的鐵絲漏了出來,戳到了孩子的眼睛里。
浙江衢州龍游市民 金女士:她說媽媽鐵絲扎到我眼睛里了,我馬上停車就給她弄,弄不出來,再就直接開到縣醫院,醫生說這個情況挺嚴重的,被魚鉤鉤到都沒有這么嚴重,這個一定要去衢州弄,我們沒辦法弄出來。
聽了醫生的話,金女士趕緊叫上丈夫帶著女兒一起連夜驅車趕到了衢州市人民醫院。
浙江衢州市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治醫師 胡艷珺:當時小姑娘坐在輪椅上被爸爸媽媽推進來,然后手上捧著玩偶,玩偶的一端戳在她的眼睛上。小姑娘又很抗拒,有點害怕,不讓檢查,我當時想了一個辦法,請消防員過來幫忙把鐵絲剪斷,相當于把玩偶和眼睛分開。
接到求助后,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迅速趕到醫院,了解情況后,消防員一邊對小女孩進行安撫,一邊使用小型絕緣剪進行精細剪切,經過10多分鐘的努力,鐵絲被順利取出。幸運的是小女孩的眼結膜只是擦傷,視力并沒有受到影響。
金女士告訴記者,這款蛇形的“啪啪圈”玩偶是從集市上花十幾塊錢購買的,外包裝上沒有任何生產廠家標識和安全性提示,沒有想到過這么可愛的玩具竟然帶來這么大的安全隱患。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沒有生產廠家信息的玩具并不僅是啪啪圈。 近期 ,一款號稱是小雞捏捏樂擠泡泡的玩具在網絡和部分城市的校園周邊文具店出現,這款玩具是需要使用針管注射器將空氣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氣泡,再去捏爆泡泡。
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這款玩具已經在北京、四川、江西、廣東多地校園周邊出現,這款玩具的出現,也引起了許多家長的不安。
家長:我覺得這種玩具太危險了,小朋友玩起來不知道輕重,萬一針頭戳到眼睛就非常危險了。
家長:作為家長,我很擔心這會給孩子傳遞錯誤的信息,讓他們覺得,玩注射器是件蠻酷的事情。
記者發現這款針筒捏捏樂解壓玩具,在多家網購平臺均有銷售,價格在1-30元之間,商家們多數在強調被注入空氣的玩具使用了環保安全的材質,卻不提注入空氣的注射器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網購了兩款針筒玩具,發現其中的注射器可以輕易刺穿西瓜和生肉。
日前,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從多個購物平臺采集的27批次樣品,其中26批次產品注射器及針頭,屬于含有功能性銳利尖端,但都沒有警示說明。
上海質檢院輕化所工程師宋子珺:像這款產品明示的年齡是3歲以上,我們要求3到8歲兒童使用的玩具,它如果存在功能性銳利尖端,要設有警示說明。而這款產品,沒有功能性銳利尖端的警示說明,這樣就無法提示消費者在玩耍的過程中,警示刺傷的風險。
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個銷售兒童玩具的商場,發現針筒玩具隨處都可以買到。而且商家為了銷售產品,不僅淡化產品的危害,還強調孩子玩絕對安全。
記者在一家店鋪看到,這里銷售的捏捏樂針筒玩具,在一個塑料包裝內,裝入了捏捏樂球和針筒,仔細看發現這一產品并沒有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等法定應具備的信息。當記者詢問針筒玩具如何玩時,商家稱,孩子都會玩。
在商場一角,記者發現有兩名兒童正在玩剛剛購買的捏捏樂玩具。他們動作嫻熟地往捏捏樂中通過針筒注入空氣。
玩具安全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孩子健康的大事。企業作為生產源頭,必須繃緊法律這根弦。商家作為銷售終端,更不能做 “甩手掌柜”,進貨查驗是法定責任,把好銷售關才能阻斷危險流通。電商平臺作為玩具銷售的重要陣地,責任同樣重大。要嚴格審核商家資質和產品合格證明,一旦發現商品信息異常、宣傳誤導消費者,立即啟動預警機制。
企業當有 “守土之責”,商家須存 “敬畏之心”,電商平臺應擔 “監管之任”,多方協同,用嚴格的質量管控和法律意識,為兒童玩具筑牢安全防線。
來源:央視新聞
監制:王巖 編輯:劉婉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