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西藏林芝市迎來了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儀式——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一工程不僅被視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關鍵布局,更因涉及復雜的地緣關系,牽動了鄰國印度的敏感神經。
作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河流,雅魯藏布江的水電資源潛力堪稱世界級。其下游段水流湍急、落差巨大,若在此建設巨型水電站,不僅能徹底解決西藏地區的電力需求,更可通過"西電東送"工程將清潔能源輸送至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數據顯示,該工程年發電量預計達3000億千瓦時,相當于1.5億噸石油的能量,可滿足兩個上海市的年度用電需求;若換算為石油進口替代,每年可減少5億噸原油依賴,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具有戰略意義。
然而,這項工程自規劃之初便遭遇印度的強烈反對。印度政府多次公開聲稱,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建設水電站是對其"國家安全"的威脅,甚至將其冠以"河流武器"的指控。其核心擔憂在于:雅魯藏布江流出中國后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印度東北部及孟加拉國的重要水源。印度擔心中國可能通過調控水流,在旱季蓄水導致下游缺水,或在雨季泄洪引發洪災,從而影響其水資源安全。
印度的焦慮并非空穴來風。歷史上,印度曾多次利用對跨境河流的控制"拿捏"鄰國:2019年,印度以退出《印度河流域水資源條約》相威脅,試圖通過控制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水源)流量施壓巴基斯坦;1971年,印度通過法拉卡水壩在旱季截流,導致孟加拉國河流干涸、糧食減產180萬噸。這些案例讓印度堅信,中國也可能效仿其做法。
但中國的立場與印度截然不同。2020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回應:"開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是中方的正當權利,中方一貫秉持負責任態度,兼顧上下游利益。"事實上,雅魯藏布江出境水量僅占布拉馬普特拉河總水量的19%,即便中國完全攔截(實際不可能),對印度的影響也有限。更重要的是,水電站通過科學調度反而能穩定下游流量,減少極端天氣對印度的沖擊。
從工程本身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難度堪稱世界之最:高原地質活躍、峽谷陡峭、氣候惡劣,建設成本高達1.2萬億元,是三峽工程的近5倍(三峽總投資2485億元)。但相較于三峽工程需遷移百萬居民、淹沒大量城鎮,該工程因下游人煙稀少,幾乎無需大規模搬遷,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極低,堪稱"環境友好型"超級工程。
印度的反對,本質上是對中國崛起的地緣焦慮。中國修建水電站的核心目標是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西部大開發,而非針對任何國家。正如工程配套建設的高等級公路、特高壓電網將徹底改變西藏"地廣人稀、交通閉塞"的現狀,促進藏南地區經濟發展,甚至構建起"萬噸級"戰略物資投送能力,從根本上提升邊防后勤保障水平——這與印度通過控制河流施壓鄰國的做法有著本質區別。
當開工儀式在林芝舉行時,中國已用行動表明: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是利國利民的戰略選擇,任何外部干擾都無法阻擋。印度若繼續以"小人之心"揣測,不妨回顧歷史——中國從未將河流作為武器,而印度自身對鄰國的水資源控制,才是真正需要反思的"噩夢"。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