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核下,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被追回多領的新能源補貼,由此揭開了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層遮羞布,凸顯出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力部分來自新能源補貼。
在諸多新能源汽車企業中,特斯拉退補為0,部分國內傳統汽車企業的退補金額也較少,五年內長城集團的總核減金額為85.6萬元,上汽則為18萬元,吉利11萬,而廣汽僅需退還6.7萬元,凸顯出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是實實在在靠自己的技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多領補貼的問題,在上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那批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有很大比例沒有賣給消費者,而變成了國內涌現的汽車墳場中的垃圾。
那批缺乏競爭力,單純依靠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企業也迅速倒下,證明了汽車企業真正要在市場中生存,還是得錘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獨到技術,即使短時間內通過獲取補貼賺取塊錢,也很難生存。
在那批新能源汽車企業倒下之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才真正發展起來,2019年新能源汽車開始走入大眾消費者之中,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占比也迅速突破三成,再到2024年突破五成,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
新能源汽車第二次的起飛,推動中國兩家汽車企業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名,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而在這期間,新能源汽車補貼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過這期間新能源汽車補貼仍然存在一些亂象,一些企業申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超過了它們實際的貢獻,如今在國家的嚴格審核下,他們終于不得不將多領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吐回來。
依靠巨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一些汽車企業大舉打價格戰,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激烈的價格戰導致國內汽車產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今年汽車產業的利潤水平已跌破4%,讓汽車行業叫苦不迭。
相比之下,特斯拉以及上述幾家傳統汽車企業則實實在在地依靠自己的技術優勢,而不是利用新能源汽車補貼來打價格戰,這將有助于他們實現良性發展,畢竟新能源汽車補貼終究有一天會取消,依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企業就可能面臨考驗。
可以看出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一些企業試圖在粗放階段獲取過多的補貼,最終都將在嚴格審核下降多吃的吐出來,取巧終究不長久。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已達到千萬輛,這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大幅縮減乃至取消,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到了真正靠自身硬實力的時候,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將在這一輪競爭中被淘汰,形成一個更健康的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