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中美外長于吉隆坡順利會晤,雙方積極評價此次交流。然而,韓國隨后披露,美國竟要求其聯手遏制中國。這一消息瞬間讓原本稍有緩和的中美關系,再次陷入微妙境地。
貿易(資料圖)
多年來,美國為穩固自身霸權,推行“印太戰略”,將中國視作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試圖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手段對中國發展加以遏制。在這一戰略布局中,韓國因地處東北亞核心區域,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且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實力不俗,成為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
當地時間7月11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長張成吉透露,特朗普政府期望韓國與美國攜手,在造船業等領域共同遏制中國。據其介紹,美國感受到中國在造船業市場份額增長所帶來的壓力,將韓國視為戰略伙伴,還要求韓國在造船業雙邊合作的“前提”下,加入遏制中國的“其他領域”舉措,不過未詳述具體領域。
美國此舉背后,有著多重復雜因素。在產業層面,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發展迅猛,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7.7%、53.5%和49.6%,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造船業在大型郵輪、LNG船等高端船舶建造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嚴重沖擊了美國在高端制造業的優勢地位,令美國深感不安。
貿易(資料圖)
從戰略角度看,美國試圖重塑亞太地區戰略布局,鞏固盟友體系,強化對中國的圍堵。通過拉攏韓國,美國企圖在東北亞地區構建一道圍堵中國的防線,進而增強其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維持霸權地位。同時,美國綜合國力相對下降,在單獨遏制中國時力不從心,急需借助盟友力量,韓國便成為其重點爭取的對象。
韓國在中美之間處境艱難。在安全領域,韓國長期依賴美國軍事保護,與美國保持緊密軍事同盟關系;在經濟方面,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去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3623億美元。韓國經濟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高,尤其在半導體、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中國市場對韓國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韓國此次公開美國要求聯手遏華的消息,背后也有自身考量。一方面,韓國希望借此向中國表明,參與遏制中國并非其本意,避免因美國要求而嚴重損害中韓關系及自身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通過曝光美國要求,對美國形成輿論壓力,促使美國在提出類似不合理要求時有所顧忌,為自身爭取更大外交政策自主空間。
對于美國要求韓國等盟友聯手遏制中國的行徑,中方態度明確且堅定。7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相關提問時強調,任何協議和談判都不應損害第三方利益。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面對美國的遏制政策,中國積極采取措施,推動國內產業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降低對外部技術依賴,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美國(資料圖)
美國要求韓國聯手遏制中國的舉動,無疑使東北亞地區局勢變得更為復雜。若韓國屈從美國要求,將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與經濟合作;若韓國堅守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拒絕美國不合理要求,則有助于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促進地區經濟合作與發展。韓國在中美之間的抉擇,將對東北亞地區局勢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下,合作共贏才是時代主流。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做法,違背經濟全球化潮流,損害中美兩國及世界各國利益。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合作對全球經濟穩定與發展意義重大。各國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