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李天霞的名字是因為他在孟良崮戰役中對張靈甫整編七十四師見死不救,對于李天霞來說這可真是一個不好笑的冷笑話。說起來李天霞在國民黨將領序列里算是個復雜的存在,他出身黃埔三期,正經的"天子門生",抗戰時期打過幾場硬仗,按理說該是前途無量,可最后卻混了個十二年的牢獄之災。實際上李天霞之所以后來在國民黨軍隊體系中混的越來越差,是因為他那一套帶兵打仗的路子徹底過時而后來干脆心態直接崩了,無心作戰。
黃埔門生
李天霞的早期發展其實相當順遂,可以說是根正苗紅。李天霞作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他跟王耀武是同期同學,比張靈甫還高一屆,抗戰時期在74軍(后來的整編74師)擔任51師師長。李天霞這個人有個特點——打仗確實有一套,但更擅長的是"官場運作"。據說他特別會揣摩上意,對蔣介石等高層領導的脾氣摸得很透,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軍隊里如魚得水。
說起來李天霞在抗戰時期,也是打過勝仗的,1944年長衡會戰時,他帶著51師在湘江邊硬是頂住了日軍攻勢,這一仗讓他拿到了四等云麾勛章,風頭一時無兩。但抗戰勝利后,李天霞的仕途開始走下坡路了。整軍時,原本呼聲很高的他沒能當上整編74師師長,這個位置落到了學弟張靈甫手里。
有人說這主要是因為老軍長王耀武看好張靈甫,雖然王青睞張靈甫,但是李天霞資歷不是張靈甫能比的,王耀武和李天霞關系也很好,更重要的一點是像七十四軍這樣王牌部隊的軍長的任命是要老蔣親自考量的。說到底蔣介石最終點了張靈甫的將,有人說這是因為李天霞在接收日偽資產時手腳不干凈被人舉報,也有人說是張靈甫更得蔣介石欣賞。不管怎樣,這件事成了李天霞心里的一根刺,也為后來的孟良崮戰役埋下了伏筆。
一路坎坷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對于李天霞來說是他最受詬病的一戰。當時他擔任整編83師師長,與張靈甫的整編74師同屬第一兵團。戰役打響后,蔣介石嚴令周邊部隊"中心開花",要求李天霞部全力救援被圍的74師。
但李與張素有嫌隙,行動時故意磨蹭,只派了一個加強團做做樣子,主力部隊始終在20公里外徘徊。后來國民黨戰史披露,當時83師與74師直線距離僅5公里,炮火聲清晰可聞,但李天霞就是按兵不動。結果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戰死。戰后追責,湯恩伯把責任全推給李天霞,老蔣氣得要槍斃他,最后還是顧祝同等人求情才改判"撤職查辦"。
不過國民黨當時正值用人之際,李天霞沉寂半年后就復出了。1948年9月李天霞被派到福建擔任73軍軍長,這支部隊其實是個空架子,大部分兵員都是新抓的壯丁。這時候的李天霞早已沒了當年的銳氣,整天沉迷酒色,據說在福州置辦了豪宅,還娶了個唱戲的姨太太。部下回憶,他當時常說"打什么仗,等船去臺灣吧",這種心態直接導致了平潭戰役的慘敗。
人倒霉了喝涼水都塞牙。1949年9月的平潭之戰,李天霞再一次吃了大敗仗。當時李天霞帶著73軍駐守平潭島,按理說這個島距離臺灣很近,又有海空軍支援,應該能守一陣。但李根本無心戀戰,解放軍剛開始登陸,他就帶著親信坐小艇逃跑,把上萬部隊扔在島上。最諷刺的是,他逃到臺灣后居然謊報"血戰突圍",還找海軍司令桂永清作偽證。結果被東南軍政長官陳誠查實,氣得蔣介石在日記里大罵"無恥之極"。
軍事法庭審判時,李天霞的辯護堪稱黑色幽默。他先說平潭島"戰略價值不高"不該死守,又說自己"保存了革命火種",最后竟推脫說逃跑是因為"暈船無法指揮"。這種說辭連法官也看不下去了,直接當庭斥責:"你暈船怎么不暈逃跑的船?"最終他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成為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懲處的最高級將領。
李天霞這兩場戰役的失利,實則暴露了國民黨軍隊的系統性腐敗。這個人能力其實不差,但把官場那套"鉆營哲學"用到了極致:得勢時目中無人,失勢時推諉甩鍋,關鍵時刻毫無擔當。特別是與張靈甫的矛盾,說到底是國民黨內部嫡系間互相傾軋的縮影,哪怕大敵當前,個人恩怨仍高于軍事大局。也正是這種想法讓李天霞原本有些色彩的軍事能力徹底自我閹割,成為了一個庸人。
李天霞畢竟是黃埔三期的,很多國民黨高層都給他求情,于是他后來只服刑兩年多就被特赦,出獄后還在臺灣開了家公司,希望能夠另起爐灶,但是他哪里懂什么貿易經營,公司很快就破產了。李天霞在國民黨的醬缸文化里渾渾噩噩,可是仔細想想像他這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將領,又何止一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