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武庭菲在2025年“小明圍棋機器人杯”全國圍棋定段賽青少年女子組成功定段,賽后表示將走出自己的路,向著更高目標奮進!
1.請自我介紹一下,如何結緣圍棋?
答:我是武庭菲,2012年4月生于江西新余。我清楚地記得,在我4歲生日的時候,外公告訴我說,等我滿5歲的時候他就教我學圍棋,這句話在我心中種下了種子。等我滿了5歲那天,我便抱著棋盤找外公說我要下棋,外公驚訝地說“你還記得啊?我都忘記了呀!”于是便教我簡單的圍棋知識,外公是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他讓我迷上黑白世界的無限可能,圍棋也成為了我童年最親密的伙伴。后來我在新余飄揚俱樂部學棋,老師是羅兵生。之后就一直在葛玉宏圍棋道場學棋。
2.在本次定段賽中,競爭極為激烈,你覺得哪一局比賽最具挑戰性?
答:這次定段賽的競爭比想象中更激烈,尤其是復賽最后一輪的比賽,直接關系到能否進入最終決賽,對手還是之前贏過我的選手,對我來說最具挑戰性。那盤棋我執白后行,中盤時一度陷入被動,當時心跳得特別快,但腦海里突然想起老師常說的“越危險越要冷靜,先找對方的弱點”。我深吸一口氣,跳出局部,重新審視全局,最后逆轉局勢。那盤棋結束后,我手心全是汗,但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堅持到最后就有希望”的意義。
3.定段歷程突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本次成功的關鍵轉折是什么?
答: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定段賽。前兩次分別在2023年和2024年,都因為關鍵時刻心態不穩遺憾失利。今年能成功,我覺得是技術、心理和策略的“三重突破”:
技術上,我在賽前一個月學會用AI復盤,結合葛道各位老師教我的棋理,重點修正了布局不成體系、官子不穩定的問題。
心理上,感謝葛玉宏校長,每次見面都會叮囑我要吃苦耐勞,迎著困難奮進。葛道各位老師平時經常給我們做抗壓訓練,比如模擬落后局面的翻盤練習。我媽媽在賽前也多次給我做心理疏導,讓我在比賽中面對劣勢時更加從容。
策略上,還真沒有對主要對手進行研究,因為我覺得只有做好自己,提高自己的棋力才會更有底氣。棋盤上的變化錯綜復雜,研究對手不如提高自己,以不變應萬變。賽前保持一個好的作息習慣很重要,我在初賽輸的幾盤棋就是因為貪玩,第二天比賽精力不足,非常感謝我的外婆,她晚上教我打坐,讓我的心情更加平和,睡眠保障好了,第二天的比賽狀態就好了。要達到目標就要全力以赴去努力,最后定段成功主要是自信和心態好。
4.女子圍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獨特的困境,該如何助力女子圍棋突破這些困境,實現更好的發展?
答:確實,女子定段名額比男子少很多,資源分配上也存在差異。我小時候學棋時,身邊的男棋手能參加的比賽機會明顯更多,有時候想找水平相當的女棋手對練都不容易。但我更愿意把這看作動力--正因為機會少,才更要珍惜每一次比賽。
常昊主席“打通職業-業余賽事壁壘”的改革對我們女棋手太重要了!這意味著我們能有更多實戰機會,不用再擔心“無棋可下”。作為新初段,我覺得自己能做的就是打好每一盤棋,用成績吸引更多人關注女子圍棋,讓大家看到女子圍棋的潛力和魅力。
5.AI時代:職業棋手的“雙刃劍”,技術馴化與棋風塑造。在你的日常訓練中,AI 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答:我是近一個多月才學會用AI復盤,但我覺得AI只是一個工具,工具不能抹殺個人風格,
我媽媽和我說過一句話,“AI是工具,不是標準答案。”所以現在我會用AI找自己的失誤,但保留那些符合我棋風的思路。比如有一步棋AI的最佳選點和我的選點不一致,勝率也比我的稍高,但只要我的選點勝率也很高,我會選擇用自己的選點。另外,我覺得傳統的與教練、棋友對弈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這個是AI替代不了的。
6.當AI勝率分析成標配,您認為職業棋手的核心價值是否從“競技勝負”轉向“文化傳播”?
答:我覺得職業棋手的核心價值從來都不只是“贏棋”。AI能計算勝率,但它不會講故事,不會傳遞圍棋里的文化和情感。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動畫片《圍棋少年》,我特別喜歡里面的主人公江流兒,他對圍棋的熱愛和堅持感染了我和我的弟弟。我以后既要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更要像江流兒一樣,做一個“圍棋敘事者”,用自己對圍棋的熱愛感染更多人,我覺得這些都是AI替代不了的。
7.低段棋手年均收入較低,面對前期投入,您是否擔憂“入不敷出”?
答:目前還沒有考慮兼職教棋,我年齡還小,家里人也打算讓我在提高棋藝上下功夫,盡可能拋棄一些別的雜念。
8.賽事機會的殘酷落差,常昊主席指出“新初段兩年無賽可下”的困境。若半年內未獲俱樂部簽約,您計劃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答:如果半年內沒獲簽約,我計劃:每天在葛道保證足夠訓練量,包括和同學下棋復盤做死活題等,每月盡量參加圍棋比賽保持實戰感覺,圍棋最怕“手生”,只要保持訓練強度,就算沒有職業賽事,也能維持競技狀態。
9.您的長期目標是成為“中國崔精”,還是挑戰芮乃偉九段男女混賽奪冠的傳奇?
答:崔精九段和芮乃偉九段都是我非常敬佩的棋手,她們證明了女棋手的實力。我和她們的差距非常大,但我的目標不是成為“第二個誰”,而是想走出自己的路。
10.您希望中國圍棋協會優先推動哪些政策?
答:我特別希望協會能增設女子圍丙聯賽,讓我們低段女棋手有穩定的職業賽事可打;也期待能有更多強制混雙賽事的女性配額,比如在商業賽事中要求每隊必須有女棋手。韓國的《圍棋振興法》很讓人羨慕,希望中國也能有更多政策支持女子賽事,比如增加女子賽事獎金、建立女子棋手培養基金,讓更多女孩敢選擇職業圍棋這條路。
11.定段成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接下來你對自己的職業圍棋生涯有著怎樣具體的規劃,在短期和長期內分別設定了哪些目標?
答:短期目標是打上職業二段,長期則希望能成為女子等級分前列的棋手,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女子賽事,向著更高目標奮進。
12.未來路徑:若兼顧大學課程,如何應對職業棋手訓練量需求?
答:我現在還沒到高考的時候,但我覺得圍棋和學習并不沖突,文化課能拓寬視野,反而有助于培養圍棋需要的“大局觀”。當然兼顧會很辛苦,但既然選擇了職業棋手這條路,就要學會平衡夢想和現實。
13.圍棋不僅是競技,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你多年接觸圍棋的過程中,它所承載的文化對你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產生了哪些深層次的影響?
答:我記得在我10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我兩本書,一本是《棋經十三篇》,一本是《孫子兵法》,我認真地閱讀了這兩本經典。棋盤小世界,人生大棋局,這兩本經典里的文化思想,已融入我的黑白世界,是我學棋路上的“精神底色”。
《棋經十三篇》“不得貪勝”四個字,告訴我圍棋的勝負不在一時的貪心,而在全局的平衡。現在遇到優勢局面,我會提醒自己“見好就收”。還有“攻彼顧我”的理念,告訴我在進攻時留好退路,防守時暗藏反擊伏筆。現在下棋時,我會下意識地問自己:這步棋進攻的同時,自己的弱點在哪里?這種“攻守平衡”的思維,讓我的棋更扎實了。
《孫子兵法》雖然講的是戰爭,但對我下圍棋的戰略布局啟發太大了。比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讓我對圍棋的“大局觀”有了新理解。以前覺得必須殺大龍才能贏棋,現在明白:通過“攻擊獲利”,讓對手未戰先怯,不用激烈對殺,才是更高明的贏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教會我靈活應變。圍棋沒有固定的必勝套路,遇到對手下出意外招法時,我不再慌亂,而是提醒自己“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種隨機應變的思維,幫我在好幾次膠著對局中找到破局的關鍵。
這兩部經典教我的不僅是下棋技巧,更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棋經》的“立品為先”讓我明白,棋手的品德比棋力更重要—下棋要光明磊落,輸了不找借口,贏了不貶低對手。《孫子兵法》的“慎戰”思想則讓我學會敬畏:對待每一盤棋都要認真,不輕視任何對手,也不高估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